我是一个不幸的人

时间:2022-07-30 10:43:02

〔关键词〕高中生;危机干预;空椅子技术;认知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

一、案例概况

王某,女,18岁。重点高中高三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家族无精神病史。她善良,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直率,特别重感情,学习成绩较好,同学关系较好。她是家里的骄傲,也是村里的骄傲。她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奶奶在家种菜、卖菜。家庭关系和睦,父母在学习上没有给她施加很大的压力。

二、咨询过程

咨询手记一

3月23日中午11时43分我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我今天中午12点去馨语室找您好吗?”到了12点王某准时来到了馨语室。她一脸的沮丧,脸色很差,坐下后说:“老师,我很难过。我奶奶在上星期六早上5:30分上街卖菜时,被车撞死了。(说着,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了下来。)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我以为她在医院,回到家发现人真的没有了。亲戚邻居都对我说:化悲痛为力量,可我做不到。奶奶常常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可考上好大学有什么用?奶奶人不在了。我真的不想上学了。这几天上课也不能专注,晚上也不能睡好,心里盼着奶奶在梦中出现。”

1.初步诊断。奶奶的突然离去,给王某莫大的打击。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在短时间内从痛苦中走出来,她没有信心,因此想到了逃避。但她懂事,孝顺,特别懂得感恩,觉得奶奶、爸爸妈妈很辛苦,自己只有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因此给自己的压力较大,导致情绪失常。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学习效率下降,有退缩心理。

2.干预措施。我了解了王某的奶奶出事的经过,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让她宣泄内心的痛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审视王某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她的情绪问题与她的认知有关――认为失去奶奶就失去了考大学的意义,夸大了失去奶奶这件事与考大学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咨询的重点应是让她勇敢地面对现实。我运用空椅子技术,让她与奶奶对话,之后角色互换。她向奶奶表达了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肇事司机的痛恨,以及最近的痛苦情绪。哭诉了一会儿之后,换角色时,她说:奶奶听到我说的话一定会骂我的。

心理老师:如果你不上学,奶奶会高兴吗?

王某:奶奶会生气的。

心理老师:你学习好,一直是奶奶的骄傲。离高考还剩两个多月,到了收获的季节,是向父母、向自己交上满意的答卷的时候了。奶奶虽然不能看见,但她一定会为你高兴的。

王某:是的。

3.辅导作业。每天写下对奶奶的思念。在奶奶火化的那一天,把信一同烧掉,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奶奶告别。

找到目前仍坚持学习的力量来源,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难过时找好朋友倾诉,及时宣泄内心的痛苦。

咨询手记二

4月20日我又收到王某的短信:“老师,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感到我是最不幸的人了。这学期以来,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听到了一些本不该听到的东西,还和同学闹了不可解决的矛盾。说句实话,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信心了,因为我经历的比别人多。我觉得自己太沉重了,无法专心学习,有时甚至有出家的想法,但又不敢跟父母讲。明天中午您有时间吗?”第二天中午她来到馨语室,她说:“奶奶的去世给我打击很大,但我已经能接受这一事实。那天晚上我一人在出租房睡不着觉,无意中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全过程,声音很大,让我感到很恐怖、很恶心,心里很不舒服,平时也时常想起这事,特别是遇见邻居夫妇时那种‘恶心’的感受更强烈,甚至会产生一种罪恶感。我现在觉得我很倒霉,在高三关键时刻经历了那么多事,让我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1.诊断。在她还没有完全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全过程。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扰动是很大的,使她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突。她既好奇又有罪恶感。罪恶感来自父母不良教育的影响,她认为那是“可耻的”“肮脏的”,有了出家的念头。她觉得自己很不幸,刚刚经历奶奶的去世,紧接着听到“不干净”的事。不到一个月经历两件创伤事件,高考在即,她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内心焦虑紧张,又经历与好朋友的矛盾冲突,各种痛苦纠结在一起,使她难以自拔。

(1)认知上存在问题,虽然知道性是正常的,但内心不接纳,认为那是“不干净”“可耻”的事。这反映了我们的性教育没有普及,把男女之间的事神秘化和罪恶化,使孩子产生了不良认知。另外,邻居夫妻的私密事被她无意知道,心中感到内疚,加深了她的罪恶感。

(2)两件突发事件使她焦虑、痛苦,难以自拔。在这种状况下,一件小事就能诱发冲突。加上她个性追求完美,与好朋友的矛盾又加重了她的焦虑。因此,她感到自己很倒霉,无力面对,内心脆弱不堪。

2.辅导措施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她的不合理的信念,消除罪恶感。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心理学家艾利斯倡导的一种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心理老师:你的罪恶感是因为你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吗?

王某:是的。但好像也不是。初中生物课本上有这方面的知识,但老师从来没有讲过。有时问父母,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并说以后不准再提这类“不干净”的事。当电视上出现这类床上的镜头时,父母会赶快调台。从此就认为这件事很“肮脏”。

心理老师:看得出来你内心很矛盾。你也知道这是正常的事,但你搞不懂为什么父母会那样说?你是不是觉得你这样想会令父母失望?

王某:是的。

心理老师:你觉得你应该按照父母的想法,做父母认为正确的事,是吗?

王某:是的。

心理老师:父母的想法就一定正确吗?

王某:不一定。我知道父母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怕我不懂事,控制不住自己,做出糊涂的事。

心理老师:你能领会到这点很好。那么你是有意窥探别人隐私吗?

王某:没有。

心理老师:你的罪恶感和焦虑痛苦主要来自你头脑中受父母影响的不合理的信念――聆听到这件事是可耻的,以致出现情绪困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可以把原先的想法改变成“无意间聆听到这件事是正常的”。那样罪恶感就没有了,困扰你的消极情绪也就会消失。

王某点点头。

心理老师:还有出家的念头吗?

她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心理老师:近一个月发生了两件不好的事件,扰乱了你的情绪是吗?

王某:是的。老师,我知道了。事实是我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扰乱了我的情绪。奶奶遭遇车祸已成事实没有办法改变,我只有接受它,做奶奶希望我做的事,这样我的心情就能平静下来了;听到了邻居夫妻性生活的过程,也是无意的。这样想,我心里的石头就放了下来。

(3)运用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理,引导王某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惧、不抗”――即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在意,要着眼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既来之则安之,要顺其自然,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只要平静下来,一切总会过去的,焦虑会自然消失。

心理老师:你不要自责,不要有意控制这些想法。只有这样,这些想法才能很快消失。熬过这段困难期,你会更加成熟,以后就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了。这是你最大的收获,即有失必有得。

王某: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一篇:唤回东风靠什么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在积极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