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30 10:36:25

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也成为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受中小企业类型、融资渠道、金融体系结构、信用体系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不多,资金回报率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信用低下,银行向中小企业投放的信贷资金流失严重,不仅影响金融安全,也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 加大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 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因此,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当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金融体系 宏观政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已从初期的拾遗补缺型角色,成长为现在的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超过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从不到1%增长到43%,而中小企业占有银行全部贷款资源不超过20%,这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是不平衡的。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三是自有资金缺乏。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为贷款难。其原因可以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来分析。从企业方面看,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发展前景不明,贷款抵押担保难。从银行方面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维护金融债权也比较难,造成银行存在惧贷、慎贷”心理。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普遍资信不高,从银行获得贷款非常困难,融资难度大,这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更加突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政策不平等,无法以合理的利息或成本取得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难。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的融资服务体系也很不健全;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缺陷

规模小,效益不稳定。中小企业的业绩不理想,信用不高是企业贷款的最大障碍。多数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并不是垄断行业,而是竞争性很强的行业,盈利水平总体不太高,效益不稳定,这样就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评估也不高。目前我国银行中中小企业不良率普遍高于平均不良率,且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较为严重,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管理落后。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公司治理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二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三是产权不明晰。很多中小企业都采取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因产权不明晰,主体缺位而带来的高风险使银行望而生畏。四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自身诚信程度不够高,报表不真实,银行与企业缺乏真实的信息沟通,难以进行贷款的贷前调查,而且贷后监控也十分困难,因此,银行不敢轻易向其提供信贷支持。

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不具备上市募股条件。由于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直接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股票市场“门槛”过高,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有资格获得公开上市的机会。即使是创业版,大多数中小企业也不能满足条件。

(二)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原因

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机制缺陷。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操作难度,而且贷款频率高,额度小,风险大的特征导致金融机构发放单位贷款的经营成本和信用风险水平较高。在考虑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必然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作为补偿,高利率中小企业承受了很高的经营成本,望而生畏。同时,虽然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的中小企业特色融资产品,但是多数产品仍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或者担保,这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有一定困难,银行自身在产品设计、机构设置、贷款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我国目前虽然已建立起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但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现有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趋同,市场趋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准确合理的市场定位战略,导致金融体系中缺乏与国有大银行合理搭配的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利的金融支持。

缺乏通畅的直接融资渠道。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具有向社会筹资,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但是,对我国而言,目前国内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创业板市场,但由于企业上市需要经历相当复杂的综合评估,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诸多财务、税收、公司治理等方面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在后期处理难度相当大,很难达到监管部门要求,因此,中小企业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限制,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内在融资能力

规范企业管理结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首先,规范企业管理结构,取缔家庭式管理模式和“一言堂”决策方式,走正规的企业管理模式,以管理结构的有序性带动有效性。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第二,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格遵循会计制度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三,应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

强化信用观念,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簿,逃废银行信贷现象严重,从而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要改变这一现状,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向“专,静,特,新”方向发展。定期向债权银行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杜绝逃废信贷和挪用款等失信行为,切实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改变融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融资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从多渠道融资;另一方面激活融资机制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积极主动找机会、抓机会融资。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还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财务杠杆意识和融资责任意识。

(二)鼓励金融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一方面,经营机制灵活,易于创新;而另一方面却是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的特性,鼓励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运用封闭式贷款方式可以组合成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配套服务,避免小额多笔、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各大商业银行统一承贷(或信贷担保)再利用自身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转贷中小企业急需的资金。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一方面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快速灵敏的信息通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参股相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也可有选择的参股中小企业。这样,既让中小企业找到稳定的筹资渠道,又能让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建立定向募集或私募筹资机制。对那些成长前景好,但尚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的中小企业,在经过评估机构的评估确认后。可委托中介机构或自行在企业内部、外部发行筹资股票。建立这样的机制不仅需要充分的监管制度,而且还要有地方性的股票交易市场为之配套。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政府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着挥巨大的宏观调控作用,像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现代化助成法》都是政府为本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或法律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可借鉴这些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政府在现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还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例如:可设立政策性银行或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开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仅是执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贷款,保证贷款专款专用;也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等特定用途。在资金来源上,可以由中央财政拨款,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在融资方式上,要以长期的信贷资金融通为主,也应考虑设立投资性机构,这样,资金支持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

实施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政府监督建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相应的信用补全制度: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商会基金。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起到相互联保的作用,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有地方财政出资并及时进行补偿,可保持基金资金的动态平衡。该基金通过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专为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成立地方中小企业辅导机构。各级工商联(商会)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申请贷款,辅导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贷款前的调查评估、协调关系等。

制定相关的企业扶植政策。对于数量众多并占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大力扶植,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环境。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统一解决。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优化资产结构,降低经营和信用风险。在税收上对新改制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用于开发改造的投资减免所得税。鼓励居民储蓄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地位。

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配套环境。纵观世界各国、凡中小企业发展较成功的国家,都有良好的政策配套环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困难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要设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改变目前按经济类型多头分管的现状,将其变为统一按资本多少来划分大中小型企业,对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葛凌青.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02,(3).

[2]毕先萍.政府扶持与中小银行发展[J].金融论坛,2001,(5).

[3]王一兰.宁波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情况调查[J].金融参考,2001,(5).

[4]诸葛建平.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5]凌智勇,梁志峰.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7).

上一篇:陕西红枣产业出口贸易分析与展望 下一篇:浅论陕西大开建材营运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