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被震撼

时间:2022-07-30 07:43:02

再一次被震撼

今天听了高老师的《伯牙绝弦》,再回忆她执教的《绝句》《渔歌子》,惊叹她对古代诗词及文言文的独特解读,也佩服她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她对音乐的鉴赏力。专家说过“结构决定成败,细节彰显精彩”,她合理的课堂设计决定了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她精湛的细节把握决定了这又是一节精彩的课!成功表现在:

一、整体设计符合古诗文的特点

抓住感悟知音这一情感主线,注重朗读训练,从读通读顺,到读懂,最后读中悟情,一气呵成,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老师的引导与文本产生共鸣。

二、补文的选择恰到好处

古诗文的解读必须去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如适时呈现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让学生发现两个身份、地位、年龄都相差甚远的人何以成为知音呢?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呢?(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对音乐共同的爱好和理解是他们成为知音的基础,这真是“千里知音一琴牵”);出示《高山流水》创作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感受到的除了那高山,那流水,更有那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像流水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出示悲痛欲绝的伯牙,面对这块冰冷的墓碑曾写下的诗句让学生走进伯牙的内心,感悟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三、教学做到三个一

记得一位专家讲过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三个一: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高老师的精彩处是这三点把握得好,表现在:

1.激发一点兴趣

高利用多种手段营造了浓厚的古文氛围――如用简单的文言语言进行评价(善哉等),配乐创设情境,师深情范读;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拓展文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读出一点韵味

特别在读通读顺这一环节,高的分层次朗读训练中注重了读法的指导――生自由读,抽生读,师范读,重点指导读(由文中两个语气词“哉、兮”引出朗读时语速延长、停顿一下,会感觉一咏三叹,颇有音韵美;由体会“谓”“世”的意思知道这两个字是两个词,所以应该分开来读引出要读好停顿;接着理解“善”的一字多义,异字同义的是“志、念”引出要读好停顿,我们还要准确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

3.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文的教学经常会出现“有言无文,有文无言”的现象,高的课堂吟出了古诗文的味道――如重温2000多年前那一次难忘的相遇,吟诵钟子期说的两段话时,高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伯牙席地而坐,他志在高山,挥指之间,苍劲浑厚的琴声在山间飘荡。(音乐)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高山?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多生、齐读)

(2)当伯牙志在流水,他转轴拨弦,轻灵激荡的乐曲在山间流淌。子期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于是,你又旁若无人地高声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多生、男女生、齐读);还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此后,当他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齐读),当他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惊呼――“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齐读),伯牙所念,再也没有人能――“必得之”(齐读),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于是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齐读)

一堂课,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了古诗文精炼的语言表达,沉浸在古诗文创设的情景中,慢慢品味,如痴如醉。听课的老师也不忍离去,惊叹这真是一节高效的古诗文课。

上一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浅析 下一篇: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