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生”到“安全”

时间:2022-07-30 05:38:55

从“卫生”到“安全”

实施了14年之久的《食品卫生法》已被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取代,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两字之差可窥见其理念的变化。《食品安全法》究竟会对生产者、消费者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就“假一赔十”、餐饮服务许可证、免检产品取消等热点问题采访了参与起草《食品安全法》的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教授。

问:《食品安全法》明确指出:“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您如何看待“假一赔十”的规定,对于“明知”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方:“假一赔十”是在第三次修改稿中提出来的。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赔十”,食品生产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在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同时,还要缴纳罚款、罚金,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以前老百姓只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规定“退一赔一”, 现在则是“假一赔十”,额度的提高,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较大的约束,最重要的还是大大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由谁来“赔十”?“明知”二字就是来说明这个问题的。首先,流通环节即销售食品的大卖场、超市等在采购食品时,必须要索取食品厂的生产许可证。若发现食品没有生产许可证,或者已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仍然对外销售,发生购买行为之后,无论是否造成人身伤害或是财产损伤都能要求销售者履行“十倍赔偿”的责任;如果索证齐全,食品在保质期内出现问题,则要求食品厂作为第一负责人来“赔十”。

问:《餐饮服务许可证》在上海已经正式启用,与之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有何不同?领证地址是否改变?

方:首先要说明的是,原来的《卫生许可证》与现在的《餐饮服务许可证》都是依据同一条法律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其设定的目的、依据没有改变,即获得生产食品的资格,进而保证生产出合格食品。之所以出台服务许可证,是为了适应现在《食品安全法》分段管理体制,有所区别的是对各类餐馆的经营类别进行了明确规定,分为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五大类,明确了餐饮单位经营项目。

领取餐饮服务证只要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即可。不过,现在政府正进行机构改革,改革未完成之前,《餐饮服务许可证》仍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问:因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而在《食品安全法》中取消了免检产品,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方:免检产品一开始运用于服装、鞋帽,管辖的只是质量问题,对健康关系不一定很大。食品是人的必需品,范围广,无法像工业产品以及生猪屠宰那样逐一检查。若一味地按照工业产品方式对食品进行免检,风险极大。从农田到餐桌,监管难度很大。我认为,现规定食品企业申领的《生产许可证》,与原来技术监督局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所发的《生产许可证》不是一个概念。原来的许可证保障的是生产加工,不能确保其他环节不出现问题,给每一个食品贴上免检的标签,难以兑现其质量安全承诺,才会导致三聚氰胺类事件的发生。

问:新法中指出“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您是如何看待的?

方: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在食品中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比如红枣、生姜、牡蛎等,这些物质作为中药材添加时,有明确的剂量规定,但在作为食品食用时,并不存在明确的剂量。原先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数量已有八十多种,相互之间配伍就能产生几千种保健品,所以我主张在新的国务院法律授权保健食品时都应有一个明确说明。

问:您是食品毒理学出身的,能否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下风险评估制度。

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这个制度是从风险评估、交流、管理三方面着手。风险评估是科学家通过独立的研究活动,考察食品中危害因素,从而确定管理措施。风险交流是把真实确切的食品风险信息告诉公民、媒体,例如前段时间的多宝鱼事件,由于媒体的夸大宣传,造成百姓的恐慌。风险管理,即制定政策、要求,要根据政治经济、老百姓的习惯来制定。这三个环节前后呼应,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新法的可贵之处。

上一篇:改善失眠的饮食疗法 下一篇:我家的食品加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