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灌注桩的质量判定与检查方法研究

时间:2022-07-30 03:44:22

论建筑灌注桩的质量判定与检查方法研究

【摘 要】如果从验收规范的角度对建筑灌注桩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主要就是对地基承载能力进行鉴定,对钢筋笼进行检查以及对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判定,然而,由于地下工程存在着诸多的无法提前预料的因素,所以,实际判定具有很大的难度。当前,该怎样对灌注桩施工验收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灌注桩质量判定及灌注桩常见的缺陷与处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灌注桩;质量;控制

引言

在对灌注桩质量进行判定与监督过程中,必须充分的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详细的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还要对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判定灌注桩的质量。在灌注桩质量监督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阶段就是对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对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审查,对灌注桩存在的缺陷部分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到了这些,灌注桩质量才会得以有效的控制,才会满足质量监督的基本要求。

1.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判定

1.1对人孔挖桩强风岩承载力进行判定

当端承桩荷载要求低于1000千帕时,同时,当地层由强风化逐渐的演变为中风化、微风化时 ,桩的底部就极有可能会遇到沉积的强风化物将碎石层夹硬,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得桩底部的承载力将风化物的结构紧密、软硬情况、硬碎块的大小以及其含量作为判断地基承载力的依据,也就是说按照碎石土的承载力进行;然而,对于已经风化成沙土形状的,应按照沙土的承载力进行。由于工程勘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因此,这一层的承载力在报告中经常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岩层标准取值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再加上没有进行荷载试验进行详细的比对,以及由于工程勘察过程中,取土的样不够全面。作为质量监督部门,在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进行荷载试验作比对,对于人工挖孔桩,应下孔对桩底部的岩石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相关经验知识进行全面的鉴定。

1.2对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

能够对桩身混凝土质量进行准确判断的是静载与抽芯,然而由于静载与抽芯检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并且所需费用较高、周期长,因此,一般采用动态测试的方法对桩身混凝土质量进行判定,而动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动态式测量结果不可以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凭证,用于普通检查质量只供验收参考。对混凝土质量判断过程中,还应根据施工单位素质,对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进行全面的掌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其次,对施工工艺是否与施工实际情况相适应,采取何种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审查。比如桩孔桩水位高、水量大,是否采用了水下混凝土配合比与水下导管法进行灌注,如果没有采取这种方法,应使用出水量以及浇捣方法判断出混凝土重离析等;如果钻孔桩钢筋笼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重新检查一下灌完桩之后的钢筋笼的详细位置,就可有效的判断出保护层的重组程度。

2. 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2.1人工灌注桩

桩身混凝土缺乏一定的强度;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受到了孔内水的危害,使得砂浆发生了稀释,砂石不断沉降,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具体可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措施:首先,对于孔内有地下水、水位低、水量小的桩孔,在浇捣过程中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和水抽干,可以采用串筒迅速浇捣方法进行,需要主要的是,在水位以下部分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全面的调整,尽可能的降低用水量,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其次,对于水位高、出水量大的桩孔,在水位以下应采用水下混凝土配合比与导管灌注法进行灌注,在水位之上的,为了有效的防治水下导管灌注通病的发生,应采用简单的串筒浇捣方法,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将水抽干,将存在的泥浆与浮浆清理干净,在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施工的交接层时,应通过插捣器穿过并循环插捣。

2.2钻孔灌注桩

桩底部地基缺乏一定的承载力;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桩端没有支撑在持力层上;具体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这种现象通常是在较为复杂的地层中出现,笔者认为应采用取芯检验的方式进行,如果无法对每个孔取芯,应根据临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反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考虑。

2.3缩径

塑性土发生膨胀;具体防治措施是:成孔时,应进一步加大泵量,提高成孔速度,快速通过,成孔一段时日后,孔壁形成了泥皮,孔壁不会发生渗水现象,也不会发生膨胀,如果出现缩径情况,应及时的采用上下循环扫孔的方法,将孔径范围进一步扩大。

2.4钢筋笼上浮

当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下,如果这时就将导管进行提升,并且导管底端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左右时,那么,就会加大了浇筑的混凝土从导管流出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致使钢筋笼出现了上浮的现象。其次,当混凝土灌注过的钢筋笼并且导管埋入地下的深度较深时,它的上层混凝土就会因为浇筑时间过长,快要凝结,表面形成了硬壳,由于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有一定的握裹力,假如这个时候并没有将导管底端提升至钢筋底部以上,那么,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向上快速的顶升,并且也使得钢筋笼发生上移。具体应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标准高度以及导管埋入深度进行全面的掌握,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两至三米后,应在第一时间里将导管提升到钢筋笼底端以上。另一方面,实际中,如果发现钢筋笼存在着上浮的现象,应停止浇筑,同时还要对导管埋入的深度以及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标准高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先提升导管,然后再进行浇筑,采取这样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钢筋笼上浮现象的发生。

2.5断桩与夹泥层

首先,泥浆太过于稠密,进一步阻碍了混凝土的浇筑,如果泥浆比重大并且泥浆中含有较大的泥块,那么,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导管堵塞等现象的发生。由于导管内部存有大量的混凝土,一旦流出导管外,将会造成泥浆最薄弱环节的破坏,并且将泥浆包裹在了桩内部,形成了夹泥层。其次,灌注时间太长,而上部混凝土已经逐渐的凝结,形成了硬壳,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泥浆中含有的残渣将会不断的下沉,最终使得混凝土表面覆盖的沉淀物越来越厚,这样一来,将给混凝土灌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堵管与导管无法拔起,进而发生了断桩事故;另外,导管埋入地下的深度太深,将其拔出时,底部已经快要凝结,导管拔上后,导致混凝土无法有效的进行充填,从而造成了泥浆填入。具体防治措施是:首先,做好清孔工作,避免孔壁发生坍塌;其次,提升导管时必须准确可靠,在对混凝土浇筑时,应及时的对导管埋入地下的深度进行测量,并严格按照操作规则流程进行。另外,在对水下混凝土进行灌注前,应仔细的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漏水、弯曲等现象,如发现了问题应立即进行更换。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灌注桩质量监督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阶段就是对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对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审查,对灌注桩存在的缺陷部分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到了这些,灌注桩质量才会得以有效的控制,才会满足质量监督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对灌注桩质量判定及灌注桩常见的缺陷与处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李莉;;钻孔灌注桩水下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2]陈彦涛;;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3期

[3]李永超;;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7期

[4]杨汉文;;浅谈混凝土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5];于玲玲;;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预防措施[J];海河水利;2009年02期

[6]朱文华;刘富兴;;浅析灌注桩后注浆法的优越性[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上一篇:浅谈工程招标中质量控制及管理策略 下一篇: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设置方式对经营效益的影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