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时间:2022-07-30 03:37:33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摘 要: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之路是中职学生的成才之路,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只有加强政府政策导向,建立完善的合作体制,才能使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 共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计算机不仅作为一种工具,更作为一种文化蔓延开来。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真正实现为企业提供“无缝对接”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但因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太快,所以一直摆脱不了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技能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生就业难等因素的困扰。因此,中职学校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增进学校和企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实训机会,促进就业,为企业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创造生产价值,实现双赢。

二、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办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以中职学校为主体,根据专业性质与特点,学校兴办企业,承接外包项目,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如计算机专业对内根据学校需求,开发项目,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对外承接计算机维修、平面设计、软件外包等项目。学生到校办企业定岗实习,教师到校办企业当培训师、工程师。学校参与市场竞争,了解企业对学生技能及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将生产实践融入教学之中,把学生的工作实习有效落到实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增加相关工作经验。

(二)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指学校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学校以场地、设备、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企业注入股份,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与某设计公司合作办学,成立设计园区等。学生在企业实习,教师、工程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实践中,不但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增加其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与中职学校的公益性并不冲突。合作办学可以促使学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为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定向培养、委培模式

这种模式以企业职位需求为导向,由企业制订主要培养计划,安排课程。这种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向学校提供生源,委托学校进行培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职于该企业,为企业服务。如企业认为某些在职员工的操作技能需要加强,或企业进行改制,需要多元化发展,但因培训人员有限,则可以为学校提供生源,由学校代为培训。另一种是学校生源经过上课、培训后,取得入职该企业的技能证书,可与该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定向和委培模式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输送最合适的人才。

三、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体制

国家虽然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并增设试点,积极引导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但具体细则还不够完善,缺少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工信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对校企合作中的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对校企合作中的土地、税收、资金等缺乏支持力度,影响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另一方面要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在安排实习生顶岗实习时,不但要安排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引导,还面临学生人身、生产安全等意外危险。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学校培养力不从心

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的了解不够全面,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发展要求可能存在脱节。学校要花大量时间和资金对入驻企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时,如果学校与企业沟通欠佳,会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

四、校企合作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策导向

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对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几乎没有。目前,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与企业进行磨合、摸索。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引导。

(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校企双方要建立组织机构统筹合作相关事宜,成立研究机构,不断进行市场调研,探讨新形势,研究新课题。开展对外交流,拿出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校企合作新理念、新办法。要对校企合作中的教学研究、课程设计、经济利益、学生评价等环节与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使其符合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技术需求。

(三)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

校企合作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能够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又能够从事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在加强教学筹备工作时,还要加强自身素质,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教师与当前现代化技术要求同步之后,才可以给学生传授先进的技术知识,并指导实践。

校企合作是确保学校教学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灵活、更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的成才通道。

上一篇:班主任的三把“火” 下一篇:建设体育学习小组,高效贯彻学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