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时间:2022-07-30 01:53:30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摘 要:学校德育生活化,是以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出发,开发利用现代生活资源,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践行生活化的教育观,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并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真正做到品德教育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德育方式 德育实效性 教育生活化

教育家杜威、陶行知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如果课堂上教师还是围绕着教学目的讲道德,学生静坐听道德,德与行分离,这无疑是让学生在床上练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生活化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乐。

一、践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观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纯吃盐,而是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才能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而且很自然地进入了人的体内。德育也应该如此,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他教育之中。其实这一观点恰恰说明了践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央视有一则FAMILY TREE的公益广告,这则广告使人不禁反思:一个人良好品行的养成主要依靠从生活实践中领悟、体验与内化。因此在开展主题班会《爱护花草树木》时,我们首先根据学生经常把一些重物挂在树枝上的举动,设计了让学生体验的环节。其次,创设环境,让学生扮演“小树”,伸出两臂当作“树枝”,让同学把沉重的书包挂在“树枝”上,还使劲地摇动,“小树”痛苦地着:“哎呀,我受不了啦,疼死了……”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小树挂重物的苦楚,从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加深了对小树的同情。这样,学生便纷纷得出了保护小树的行动方案,用小竹竿打桩,插上护树牌子,定期给小树浇水、除草等。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对别人的痛苦产生移情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叙说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就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故事显得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温馨的体会。特别是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三、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学习的道德知识、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最终又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学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在召开主题班会《保护人类的家园》前,在学生对生活环境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要金钱还是要环境”的辩论活动。提前一周把班会课要辩论的题目、内容和形式告诉学生,让他们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具体事例和理论依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相当热烈,精彩处掌声雷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失时机地对辩论进行引导、点拨和总结,在辩论活动中,学生明晰了金钱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增强了环保意识,取得了自我教育的实效。这种生活化的活动,充分利用了校外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样的方法,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标准,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实际问题成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倡导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知行并重、过程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评价方式由呆板、量化的评价转向开放、质性的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全员。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均成为了生活评价的一部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和评价的主人。

总之,“生活德育”伴随着学生的生活,是充满教育情境的实践着的德育。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本身规律的呼唤。我们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探索规律,并不断尝试生活化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威 著 王承绪 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国平 魏为焱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

上一篇: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下一篇:多措并举,夯实识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