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臂运动学研究及3D仿真平台构建

时间:2022-07-30 12:21:16

一种机械臂运动学研究及3D仿真平台构建

摘 要:针对川崎机械臂FS03N的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采用DH法建立了机械臂的连杆坐标系,得到正运动学方程,通过变量分离将机械臂姿态采用欧拉角表示,得到了机械臂位姿的一组广义坐标。通过对FS03N的构型分析,采用几何法与反变换法相结合的方法,以解的组合关系为基础,得到了机械臂的8组封闭解。建立了基于Matlab的机械臂算法验证与3D仿真运动平台,验证了逆运动学解算的正确性,为机械臂的轨迹与路径规划提供了前提条件。

关键词:机械臂;逆运动学;组合关系;封闭解;仿真验证

中图分类号:TD241;TD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4)03-0039-06

机械臂运动学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基础课题,包括正运动学与逆运动学。正运动是指在已知机械臂各关节角度的情况下,求取末端执行器位于基础坐标系下的位姿;而逆运动学则是指在已知末端执行器位于基坐系下的位姿情况下,求取机械臂的各关节角度值。对于具有串联结构的机械臂,正运学求解相对容易,而对于逆运动学求解,由于机械臂的结构不同,其求解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从工程的应用角度出发,逆运动学求解更为重要。

上世纪80年代,Paul等采用的解析法对机械臂运动学进行求解,对于后来的运动学逆解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1]。Primrose首次证明一般6自由度机械臂最多具有16组逆解[2]。Regnier等采于迭代法,能够计算出多种结构六自由度手臂的逆解[3]。于艳秋等采用有理数的方法求解了一般6自由度机器人手臂逆运动学问题,虽然保证了解的精度,但是却难以解决实时实现问题[4]。朱世强课题组从算法的实时性角度出发,采用矩阵分解和向量内积的方法,对课题组研制的钱江一号机械臂逆解进行了研究[5-6]。钱东海等基于旋量理论建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利用消元理论和Paden-Kahan子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机械臂的逆运动学算法[7]。吕世增等将吴方法引入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中,通过特征列思想和旋量法相结合,并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实现了逆运动学的求解[8]。

在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解析法可以找到全部根,但是计算较为复杂;几何法虽然对一般机械臂不具备通用,但是形式简单易于理解;迭代法受初值选取问题约束,往往无法得到全部解;遗传算法[9-10]、神经网络[11]与Groebner基法[12]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时性不强,且存在解的精度与稳定性问题,这与要求实时性控制高的机械臂而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少用于实际机械臂控制之中。

本文首先采用DH法建立该种机械臂的连杆坐标系,得到正运动学方程,并通过将姿态矩阵分离变量,得到机械臂包含六个参数的一组广义坐标。对于逆运动学求解,前3个关节采用几何法,后3个关节采用反变换法,通过给出解的组合关系的方法,计算得到该机械臂的8组解。开发基于Matlab的机械臂运动仿真平台,验证运动学逆解计算的正确性。

1 正运动学

1.1 坐标系建立

该工业机械臂共有6个旋转关节,如图1所示。根据机械臂的构型特点,采用DH法确定其各关节处的连杆坐标系,首先确定其基坐标系o0-x0y0z0,原点位于关节1轴线与关节2轴线所在水平平面的交点上,然后依次建立位于关节2-6处的坐标系,o6-x6y6z6为工具坐标系,完整的坐标系如图2所示。完成坐标系建立后,根据相邻杆件间坐标系的关系,确定其DH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θi为第i关节角度值,di为相邻关节间的杆件长度,ai为相邻关节间的杆件偏移量,αi为相邻坐标系间的扭转角。

1.2 正运动学方程

相邻杆件间的坐标变换矩阵为

将表1中的各参数分别代入式(1),可得6个矩阵T1、T2、T3、T4、T5、T6,将此6个矩阵依次相乘,便可得到机械臂从基坐标系至工具坐标系的坐标变换矩阵如式2所示。

式中包含了机械臂的位置与姿态信息,其中[n s a]为姿态矩阵共有9个元素,[px py pz]′为机械臂工具坐标系的位置。而工业机械臂一般采用一组完备的广义坐标(X Y Z O A T)进行表示,因此将式(2)中包含的姿态矩阵进行变换,采用欧拉角进行表示。其计算思想为,令手臂的姿态矩阵与欧拉角的转动矩阵相等如式(3)所示,通过对应元素相等,可以先求得第一个转动角度φ,在此基础上,对式(3)变量分离,进而求得θ与ψ,求解过程如下

最后可以得到机械臂的一组完备广义坐标(px, py, pz, φ,θ,ψ)。图1所示机械臂各关节角度为机械零,但是此时通过DH法建立的坐标系关节坐标却为(90,-90,90,0,0,0),因此在具体求解过程中,要进行加权处理。

2 逆运动学

逆运动学就是在已知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位姿的情况下,求解机械臂的各关节角度值,是正运动学的反过程。串联机械臂正运动学的解具有唯一性特点,而逆运动学的求解相对较为复杂,且存在多解与无解的可能性。该机械臂满足Pieper准则,可以得到最多8组逆运动学封闭解。在以下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各关节角度以机械臂的机械零为基准进行。

2.1 构型分析

结合图1与图2, 可以看出该机械臂的肩部始终位于o0-x0y0平面上; 大臂与小臂长度相同a2=d4,即肩、肘与腕三点构成一等腰三角形,从可操作度的角度出发,当大臂与小臂的之和为常数时,大臂与小臂的长度相同,使机械臂的可操作度达到最大值。无论机械臂的各关节如何运动,其肩、肘与腕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始终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与水平面相互垂直。

2.2 求解θ1、θ2和θ3关节角

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位于基坐标系下的位姿为(px, py, pz, φ,θ,ψ),通过式(3)可以求得其姿态矩阵[n s a],而后便可确定机械臂腕部位置坐标(xW, yW, zW)有式(8)和图3、图4。

上一篇:浅谈煤矿供配电系统谐波的危害及治理 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读者优质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