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

时间:2022-07-30 11:09:41

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

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有一致的说法,小学语文非常重要,它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奠定着重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完全体现在它的基础价值上,而更应该是体现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它为学生们以后学习语文提供了好的学习态度。

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的关注的总是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然而,在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学习者、受教育者的自我感受。教给孩子们知识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他们愿不愿意去接受却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就是许多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我已经讲课讲得大汗淋漓了,可他们却一点也没记住……”的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呢?

一、语言,是教师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有力武器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轻易地发现,当教师在一堂课中运用高昂、激情、幽默、优美、通俗的语言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们总会自然地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中来,并且整堂课表现得注意力异常的集中。

(1)激情的语言,总能够带来激情的课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比如,我在讲《火烧云》的时候,开头的导入,我用了一段非常富有激情的艾青的《炉中煤》,展现了燃烧的激情。从而迅速地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感觉。于是一场激情的表演就从这里开始了。

(2)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感悟语文文字美的金钥匙。著名的教育家夏卫星老师,提出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美。就是要我们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的文字展现出的一幅幅美丽画面。从而吸引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中看似十分枯燥的语言文字。

(3)通俗的语言,让教师和学生迅速拉近距离,让语文课堂变得不再高不可攀。很多时候,学生不敢在语文课堂上大胆的回答,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课堂是一个神圣的,甚至可怕的,高不可攀的场合。如果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够巧妙地运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我们那些“高雅”的语文知识,那么孩子们将会更加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比如,我在讲到《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开场就说一个网络用语“同学们,你们的幸福是什么呢,是奥特曼打小怪兽呢,还是吃饱了撑着睡觉?”结果大家都乐了,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语文课堂。

二、设置趣味的课堂情境,让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学生注意力太不集中了,总是上课走神。这时候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学生走神的时候,你正在讲些什么,你就会发现,其实学生们的学习,选择性是非常强的,他们总是选择自己喜欢听的知识来听。那么我们要怎样让自己讲解的知识成为学生愿意选择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设置课堂的情境。

(1)趣味的课堂音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想象能力。比如,我在讲《观潮》这篇文章的时候,选用了班得瑞的钢琴曲《初雪》配音,一边让学生们朗读课文,一边引导他们去感悟潮水来时的感觉,然后问:同学们,作者在现场看到了这些,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着。

(2)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随着科学的进步,计算机进入教学是大势所趋,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它发挥调动学生的作用呢?通过动画的制作,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插入等等,无疑是一个调动学生的好方法。如我在讲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时候,便制作了一段简单的飞船动画,让学生们迅速地进入了课文的角色,也让他们喜欢上了语文课。动画是孩子们喜欢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习上也投其所好呢?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语文,是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的保证

任何学科,学生都要从中学到东西,学会知识,了解世界。如果只是有趣,却不能从其中学到东西,那学生的兴趣只能是短暂的,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成为其主人,这样的兴趣将会是永恒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语文呢?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小学的语文课堂,不是为了让学生最终去发明什么,而是让学生去发现什么。在课堂的开始,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必须在提问上下一番苦工夫,用巧妙的问题,连串的问题,有个性的问题,来把课文串联起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终让他们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再感觉自己是被逼着学习,不再感觉语文课堂是“驯兽式”的机械活动。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是一种自学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是很典型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小学阶段的思考方法通常较多地是分析、归纳、总结、概括、推理等等。比如讲到《鸟的天堂》的时候,通过对大树的思考,鸟的聚集,从而得出为什么这是鸟的天堂。

四、语文作业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趣味的延伸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束后,总是要布置作业的,然而作业无非就是抄抄写写,让原本就很枯燥的语文课堂不仅在课内出现,并且延伸到了课外。

让学生们更加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那么怎样的作业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呢?我们不妨放开思路,不要让语文作业总是在传统的思路上转悠。为什么语文作业不可以少一些理论的东西,多一些实践上的操作呢?比如,我们在讲完《爬山虎的脚》后,布置学生课后观察我们身边有没有爬山虎,或者像爬山虎的植物,把它出现的地点,外表特征写下来。于是原本枯燥的作文,突然间变得非常的轻松有趣了。

通过不一样的作业,通过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轻松,自然地完成作业,从而让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延伸到课外。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它的趣味性,只有抓住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有时效性,古有“亲其师,信其道”,我觉得现在应该是“乐其学,信其道”。让语文课堂更加有趣,才是让学生学好的关键。

上一篇:解构烟草 第6期 下一篇:学以致用,用中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