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奠定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时间:2022-07-30 08:33:16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奠定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倡自由作文,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其中作文要展示白我、彰显个性的要求最引人注目。个性化作文是人们独特地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作文中,是否表现了真实的内心世界,是否表现了对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否表现了思维的创新能力,是否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已经成为新作文的衡量标准和倡导方向。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丰富的语言积累是理解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首先,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言积累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过去的语文重在“学习语文知识”,而现代语文教学则强调积累运用,比如各种修辞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白觉地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的运用要以语言的积累为基础,同时又在运用中丰富,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语言。

其次,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想象的基础。

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学生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更加为他们个性化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个性化作文需要人的独特的感悟、联想和构思,体现了运用文字的创造性,而这种联想是在积累较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具有的。个性化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本身就有创新的特点。要顺利地进行想象,首先要有丰富的语言基础,并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在原有的理解中进行“再造”,形成新的表象――即创新的结果。例如学生在作文构思时,特别是作文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的方法等方面,常常会受到某种“原型”的启发,并由此“茅塞顿开”,产生新的想法,写出新颖的作文。

语言的积累是个性化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那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重引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绝大部分是文质俱美的,因此在课堂上要淡化分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例如通过遣词造句、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促使学生掌握较多的词汇及句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背及仿写强化记忆,通过仿写尽量使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还有就是我坚持一周尽量上一堂美文推荐课,并让学生谈体会和看法,使学生获得启迪和陶冶。这种积累体现于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表现出来的语言个性。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首先背诵大量诗词、成语警句。古代诗词所蕴涵的深沉思想、宽广胸怀、婉约情致、挺拔风骨等永远放射着璀璨的魅力,同时,古诗由于富有情趣、节奏、意境具有突出的语感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吟诵成趣。我在古诗中精选了优秀诗词上百首,成语警句200余条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吟颂背诵,在日积月累,渐染成习的过程中,我组织了几次“漫游古诗园”、“成语故事大比拼”等诸如此类的语文活动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累的兴趣。作文中,孩子们也非常乐于用古诗成语来表达。

其次,阅读大量书籍。中学生学习阅读,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读不懂到读得懂,从读得不熟练到逐步读得熟练,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语言的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课文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但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而是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例如,我每天晚上总是尽量不布置课文中的作业,而让出时间给学生去背名言警句,背古诗,看课外书。暑假期间,我推荐了五十几本中外优秀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并写个性化读书笔记。开学后,我上了一堂作文课《推荐一本好书》,孩子们推荐的好书竟达三十几种。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学生就不会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

三、在生活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白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广阔的课堂,但在有些学生的笔下,生活却变得那么枯燥、单调。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去仔细观察、体味、感悟生活。“生活是学生最大的课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如写日记,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从而对生活有所感悟;其次,老师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情景,还可以通过电视、看报、上网等积累语言,甚至逛商场、公园及家庭中的日常交流,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耳闻目染,不知不觉学习了语文,积累了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厚积才能薄发,昔日没有积累,今日就穷于表达。我们老师要在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引导他们打破封闭的教室,引入社会人课堂,由阅读一本小书到阅读众多的大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从而,也为学生的个性化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艺术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进 下一篇:提高高考书面表达成绩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