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教管理

时间:2022-07-30 06:36:43

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教管理

摘要: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职教管理作为一种常用的企业管理手段,经常用于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文章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了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工作的特点,就目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职教管理;职工培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1-0037-03

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是:人员基数大,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临时用工多,编制紧张高素质人才进不来。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此情况下,向内挖潜提高在岗职工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职教管理也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电力企业职教管理既不等同于企业生产经营,也不完全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就具体实施情况看,许多地方存在管理过程照搬生产一线的评定方式,导致职教管理过程与企业培训目标脱节。

一、电力企业职教工作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传授的是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知识,学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成效。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被培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脱节,被培训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反馈,这样即使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功能履行得很好,可学生到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对这些知识灵活加以应用,培训效果还是不好的,所以说电力企业职教工作具有不确定性。

(二)多元化的教师组成要求教与学相互促进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有学校毕业进入企业的年轻人,也有理论知识不多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多元化的构成决定了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步入成年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企业员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意识,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思维规律,合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三)教师工作的个体性与教育成果的复合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必须靠教师自己独立实施。但是,培训成果又绝不仅靠教师个人劳动所能取得,它是电力企业全部工作的综合效应,包括学员自身的努力甚至还包括学员家庭的努力。因此,电力企业职教工作的成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四)劳动成果具有不可计量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工作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无限定的上下班界限,无划定的教育区域范围,培训教师为搞好教学,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量化。一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要想真正为学生所欢迎、所喜爱,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里有所建树,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鉴于电力企业职教工作所具有的这些不同特点,针对电力企业的职教管理也应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相关部门在准确掌握职业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具体的研究分析,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

二、电力企业职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标准与企业培训目标不一致

职教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电力企业职教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电力企业现行的职教管理对这一目标支持不够,比如一些电力企业在职教管理中,过多的关注工作量,从而导致许多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只专注于课时,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职教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相偏离。

(二)培训教师岗位设定类比企业其它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培训教师岗位大都是类比企业其它岗位设定,一般都按辅助岗位定岗。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教师对企业发展的潜在贡献,由此而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很难保证科学,很难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职教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要打折扣。

(三)评价反馈环节薄弱,职教管理的结果缺乏系统

在我国当前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中职教管理评价反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具体表现为被评教师只知道评价的最后等级或成绩,不知道被培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的实践表现,对被培训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反馈。这就使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难以了解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有关部门对培训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只汇报给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考核的依据,很少进行系统分析,不能促进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三、改进电力企业职教管理的建议

(一)将受训学员回到岗位的工作表现纳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的直接承担者,经他们培训的员工素质和劳动技能有无提升,在很大程度上由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高低所决定。因此,将受训学生回到岗位的工作表现纳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

(二)发挥职教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

电力企业职教管理体系应根据企业需求程度、学员反应、知识标准、受训学员劳动生产率是否有明显提高、授课时间等分设权重,对分值高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对于电力企业培训教师来说是影响其工作投入程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岗位普遍不如生产一线的高,在此形势下,充分发挥职教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比加大考核力度更加有效。

(三)坚定培训教师对职工教育工作的信念

电力企业在选拔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那些热爱电力企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培训工作具有强烈兴趣的人从教。对新入企业的大学生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他们的职业信念,培养他们对培训工作的热情。在让他们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的同时,应尽力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取得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从基层选调的教师,应充分展示他们的实践经验,满足他们社会认同和赞许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热爱。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企业决策者、教师、学员共同努力,才能适应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1996,(9).

[2] 唐星,赵曙明.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策略选择――及于知识的角度[J].现代管理科学,2003,(8).

[3] 许小东,孟晓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类角色理论观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6,(4).

作者简介:文理(1973-),女,河北保定人,大同供电分公司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工程师,培训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加强内部控制探讨 下一篇:一种Ka波段腔体滤波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