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如何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

时间:2022-07-30 06:01:07

高校创业教育如何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

摘 要: 高校学生创业,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弱势。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让创业学生学会扬长避短,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有效整合 校内校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67-02

尽管在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同时,相关部门当年也曾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出过指导意见,但直至今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高校创业教育如何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校内校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高校校内校外资源虽然都十分丰富,但这些资源目前并没有被合理的运用和挖掘,特别是没有被有效的整合,从而致使大量的宝贵资源被浪费。高校和社区、组织、市场、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可以将其充分运用到高校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过程中,而当前的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此类专业可以作为创业活动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各专业的师资力量,不断完善自身的创业项目及框架。其次,有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某些实验成果,这些创意创新对于创业项目来说无异于新生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渠道,不能通过充分挖掘资源,将会使得这些创意创新被白白浪费。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但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技能,弥补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弱势,也能让任课教师在过程中得到学习与提升,为后续的创业教育打下基础,解决创业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现状。

二、高校创业教育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

1.两种实践资源

按教学资源归属进行区分,高校普遍具备两种创业教育资源,即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可以将其视为软性创业实践教学资源,校外资源可以将其视为硬性创业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研究中心、各种协会、团委以及学生会等社团组织,通过校内资源实现高校学生的课堂创业实践教学,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思想方面加强创业能力。

校外资源主要包括现有经营主体、设备、设施以及场地等,通过此类硬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中收获创业体验,为日后的实际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业教育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的主要方式是高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传授良好的创业知识以及理论,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课堂也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从目前高校中存在的组织社团等软性教学资源中汲取有益的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当前诸多高校均意识到校内资源的创业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创业学生的积极作用。例如某高校通过学生会、校团委、学院团委等校内组织实现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各学院以及校团委总共承办31个创业竞赛项目以及16个模拟创业。同时,该高校拟定于每年的5月为“创业技能竞赛月”,每年的9-11月为“学生创业技能学术节”,主办各种模拟商务谈判、企业案例分析决策大赛、ERP沙盘模拟对抗赛、CI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理念辩论赛以及创业设计大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实现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的目的。某年级的同学通过时代问题调查大赛,于赛后获得启发,自行注册了一家小型的信息咨询公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了较为优良的经营业绩。高校中也有着由协会、社团等组建的各种模拟商店、模拟银行以及模拟公司等,通过上述的模拟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活跃创业气氛,有力补充了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

3.创业教育校外资源

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仅仅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高校学生能够“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这个真实的实践“乐园”。比如在校外的咖啡厅中,让咖啡厅老板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困惑,还有解决方法,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此种访谈式的实践将会使得学生初步具备创业的基本意识和思路,切身体会创业的相关经历。

又如,通过一定的资金整合,班级整体招标,使得学生进行小资本创业。高校负责联系校外的公园关系,进行门票销售,从起初的营销推广,到后来的实际操作,均由高校学生自主进行,不管亏盈,均由所在班级自己承担,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

由于资金限制,高校的实验实训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的实践需求,因此,高校往往需要通过联合校外企业的方式实现校外资源的利用,将学生推往实践的第一线,实现职业情景和社会交往情景的交融,使得学生在良好的职业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培训以及培养,接触到实际中的商务谈判、策划推广等内容,为高校学生奠定良好的创业基础。

4.利用和整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各有各的优势所在,各有侧重点,如何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1教学内容和创业实践相结合

高校中的师资力量是校外任何企业都难以企及的,而校外的社会环境也是校园内难以百分百模拟出来的,因此为了二者兼顾,有学者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即教学内容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例如创立酒店班。学生在大一时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大二时则通过个人意愿设定酒店专业班,聘请当地知名酒店的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讲授专业课以及对其职业规划进行初步设定,在大三时,需要到当地的酒店里实习,确保自己能够定岗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待到大四之后,侧重进行创业方向指导,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制定出一套创业可行性方案,能够对酒店行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了然于心。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在基础的学习阶段,通过高校教师的浓缩知识点教育,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还会促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进行能力培养,促使学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兼职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创业方向,使学生零距离的感受实际工作,避免高校创业学生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

4.2设置校内创业项目

校内现有的创业实践资源也并不缺乏,比如小卖部、电脑店、复印店、咖啡厅、校园餐厅等。通过设置校内创业项目,使学生切合实际的运用理论知识实现创业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小型的校内创业实践资源中谋求发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理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受益良多,具备了一定的创业能力,就可以在大四实习时在校园内进行“试水”,投资一个小型店面,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以及锻炼出来的基本功,保证创业的盈利性,为创业项目的做大做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4.3校内研究和校外投资相结合

目前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均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实验课以及实践课等。学生在校内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实验过程中的某个灵光而联想出创业的基本雏形,这种基本雏形也许并不成熟,并没有多大可行性,但是通过学校外的联合创业竞赛等方式,能促使学生在这个基本雏形上进一步对其予以丰满,从而渐渐形成一定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在创业大赛中,如果学生的这个项目被校外的投资商所看重,那么还会节省了繁冗的招商引资过程,使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学校内便得到一笔赞助资金,实现校内研究和校外投资的结合。这种方式的校内校外资源整合,更容易提高高校学生创业的质量。

4.4利用免费资源及时间

在高校内,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合作者,也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客户,自己的支持者,通过他们的声音传播自己的创业思想或者创业项目,可以迅速得到客源,甚至得到资金赞助,在学校内便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度。另外,尽管很多的老师并不是自己的课程导师,但是他们仍然愿意抽出宝贵的课余时间去补充、完善学生的创业想法,不用学生自己耗费大量心血去从零开始重新进行研究。同时,在学校里有很多分享自己的机会,比如高校中的演讲、竞赛等途径,均能够利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锻炼自己的谈判能力及演讲能力,还可以根据众人的意见对自己的创业思想及项目进行修正、完善。

三、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实例

北京易净星科技创始人肖鹏飞便是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的受益者之一。实验室中,肖鹏飞无意间发现实验后杯子上某种物质具备一定的清洁功能,从而打开了他的创业思路。经过数次试验之后,他发明出一种强力清洁剂,尽管这种清洁剂在国外已经存在,但在国内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几经波折之后,肖鹏飞发现创业不仅仅需要具备好的产品,更需要学习。

后来,随着各种校外资源在校内的引进,其中包括清华科技园、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投资者以及校外企业家的支持,两者强强联合,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创业途径。在高校与企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中,肖鹏飞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企业负责人的青睐,获得了创业基金,在校内校外均为其打开“方便之门”的情况下,终于进行了自己创业项目的开发,并联合合作伙伴,得到政府方面的授权。肖鹏飞的创业项目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这个成功也绝非偶然,如果没有有效的校内校外资源整合,想必他的机遇会少了,他的路也会比现在多了不少的崎岖坎坷。因此,高校学生必须充分利用高校创业教育中整合的校内校外资源,将其变为己用,自我开阔,谋求出路,物尽其用,实现理想。

总 结:由于创业教育属于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综合活动,校内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各院系、教务处、就业处、学工处以及团委等,校外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行业、社区、公司以及政府组织等,与此同时,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大量师资,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并非一蹴而就。我们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兼顾统筹,将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实现校内校外资源的有效互补,定必能为高校创业学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勇明,鄢爱芬.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80-81.

[2]廖丽金.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训模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11:77-80.

[3]胡巍威.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3-104.

[4]姚冠新,杨道建,李洪波,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104-106.

[5]周璐,姜晓荷. 浅谈高校如何运作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基于德鲁克创新思想[J].魅力中国,2010.

[6]董跃进,陈桂香.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基于个性差异的视角[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2-25.

[7]孟建民.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

[8]吴昌南,罗剑丽.挖掘校内创业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教学[J].科技创业月刊,2008:45-46.

[9]卢立珏,林娟娟.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为案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0:57-59.

[10]周勇,杨文燮.构建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中心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何以可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6-90.

[11]王姝.高校创业教育资源解读和发展意见――北航创业教育开展的经验总结及其发展意见[J].消费导刊,2009:175-176.

[12]肖红伟,罗莹,朱银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1-62.

作者简介:姚达章(1986.6-),男,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干事。有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吴金春(1980.10-),男,广东惠来人,本科,高级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长期负责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统筹发动及录取、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

肖潇(1982.1-),女,四川都江堰人,本科,助理研究员,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审部科长。负责高职院校财审处资金的收支管理及统筹。

上一篇:联合起来力量大 下一篇:至美影像 数据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