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与单位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30 05:30:29

数量与单位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04-01

【案例辗拧浚

下面是小学数学"数量与单位"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水果店新进了240个苹果,上午卖出了50个,下午卖出了 68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生1: 240个减去50个,再减去68个就是剩下的苹果。

列式:240-50-68=22 (个)

生2:先算出一天卖出的苹果数,再从240里而减去卖出的, 就是剩下的。

列式:50+68=118 (个)

240-118=122 (个)

生3:卖苹果要论斤卖,不能数个卖,每个苹果的大小不一,每个人都挑大个的买,小的卖给谁?

我根据学生的四答,选取有代表性的板书,再组织学生展开

讨论:这儿种方法都对吗?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争辩,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他们在争辩中,毫不保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明辨是非,找到了正确答案。此时,教师似乎成了("劳观者")。

师:看来,用哪种方法最合理?

生:(齐)用"称"称着论斤卖。

师:老师把其他几种不恰当的方法擦掉,同意吗?

生:问意!……

【反思】:

上述教学片段,学生学得枳极主动、生动有趣,我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以"课堂主人" 的身份参与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也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寻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再配上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偷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摆正位置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演绎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和习惯等。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是很直观的,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作事物材料,从而充分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事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实现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以自己的认知与经验来构建活动过程的,面对问}自己作出假设,并设计活动来检验这些假设,通过自己的反思修正最终获得结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成为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验证学习数学,教师不要总是把详细整理好的事实材料提供给学生。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相应的环境、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其他学习伙作)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一找能发现果了,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本案例探讨时,我没有多做点拨,而是让学生借助己有的知识经验,在原有的知以结构中寻找新旧问题的结合点,探索解题途径。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群体的相互扶持下,通过反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取得认知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个体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必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当今,"新基础教育"理念提出,要注重人的发展,把学生当人看。在教学中,应创设民主自由的氛围, 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注重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生命的交流"。"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得到多方位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纵观这个教学片段,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换意见,以和蔼的教态感化学生,以激情的语言鼓舞学生,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畏俱,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愉悦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师生情感和谐的气氛中,无拘无束、轻松偷快地进行学习,才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的增强及思维的发展。

4.选取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或物作为学习材料

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宫的数学教学资源。我们应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生的家庭、学校,周围的街道、社区,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实例等生活现象入手,N近学生的生活找数学,使数学问题看得到,摸得着,更有亲切感、共鸣感,更易于学生接受。当学生看到自己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出现时,各个神情雀跃,兴趣盎然,产生了极大的探索欲望。他们急于想了解:在这里我们能发现多少数学问题?智慧便在这里发生。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感到有很多知识等待他们去学习,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大有益处。

5.赞赏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坚持认为 "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温和的话语。学生甜在心里、乐在心里,休现了互亲互爱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受到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

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探究、发现中解决问题。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活动,应是儿童自己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方式,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上一篇:浅析化学实验中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我国残疾人医疗保障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