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独行,方知景色飞花点翠

时间:2022-07-30 03:44:45

在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祁瑶的古筝教室墙上,挂着一帧写着“曲径独行”的书法作品。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恰如其分地囊括了2012年12月6日在南京举办的祁瑶师生音乐会那创新独特的演绎,包含了祁瑶独树一帜的筝学见地,更隐喻了在她以演奏家和作曲家双重身份前行于筝乐道路上或许会暂时孤独但最终定能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灿烂未来。

“飞花点翠”是祁瑶为庆贺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华诞而举办的一场古筝师生音乐会。音乐会名称取自祁瑶编写的古筝24首练习曲集《飞花点翠》一书的书名。如同这名称一般,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纷繁而兼容,演奏者的演绎纯熟而朝气,让人目不暇接。

在“飞花点翠”的舞台上,不难发现演奏家对演出曲目编排的独具匠心。此次演出可以说完成了一次筝乐演绎理念上的突破,在敦煌筝乐团不同的组合形式下将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技巧与审美演绎得精致。我们既可以听到传统的筝韵,如古朴淡远,有丝桐之韵味和钟磬之铿锵的《铁马吟》和清丽秀美,寄情于景的《寒鸦戏水》;也可以听到采用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的当代筝曲,如伴以手鼓充满西域风情的《西域随想》(王建民),西皮二黄韵味十足的《戏韵》(王建民);铿锵高亢宛若秦腔般的《云裳诉》(周煜国);同时也有中西方交融对话的碰撞与创新,如筝与大提琴充满内在戏剧性冲突而又和谐共融的《对话集1》(祁瑶),又如具有西方室内乐气质但又极具东方抽象审美旨归的《霜降》(王沙里);而演奏家自己编创的一系列作品在整台音乐会的诸多作品中,以其作为一位古筝演奏家的感性经验和一名当代女性作曲家具有的革新精神和专业性的有量思考,使其创作、编创、编配的作品显得独树一帜。尤其是以《飞花点翠》命名的练习曲精选连弹,原本平凡甚至几欲贫乏的“勾剔抹挑”的基本功练习,如今在演奏家的笔下能够这般成体系、成系统地在音乐厅场合下具有美感且富有音乐性的演绎,这一举实则已经重新对古筝练习曲进行了定位和定义。而演奏家祁瑶的三次登台带来的三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更是将古筝的线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铁马吟》的顿挫跌宕的虚实线条;《寒鸦戏水》金勾银描的婉转曲线以及《云裳诉》里采用的刚直铿锵、大刀阔斧的大直线行进,使得筝乐以韵补声的旨归得到了进一步的丰满。

近年来筝乐的发展无论是在新作品积累方面还是在受众群体拓展方面都有着持续并惊人的势头。但仔细梳理筝乐的发展,不难发现有两块论域是鲜少有人涉及并着手作业的。一是古筝练习曲的编写,一是成体系的筝学理论的建构。传统筝乐发展至今,受西方当代音乐对音乐概念外延的拓展以及对音声范畴的一再衍生,当代古筝作品也早已在不改变古筝原有形制的基础上拓展出了许多新的音响,寻找到了许多隐藏着的“音源”,也因需而生地出现了一批新的技法。但一方面是不断更新的技术需要,另一方面,古筝教学无论是学院还是民间,都大抵保持着传统的“以曲代工”的技术训练和教学模式,有一些练习曲大多并非是结合了古筝乐器特色、演奏特色以及音响特色和传统审美创作的“量身定制”的古筝练习曲,故难成体系。诚然,传统曲目演奏用传统的“以曲代工”的教学体系来支撑是绰绰有余,然当筝乐发展到如今,炫技和音色拓展都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审美高度时,这天平两端的供需失衡则会影响到筝乐的进一步发展和筝学的体系构架。这就急需有人填补古筝练习曲编写领域的空白。在这一点上,祁瑶因其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身份,敏锐地捕捉到筝乐发展的空白处并身体力行地带着学生们进行尝试。

第二天下午,祁瑶举办了“从黑键到飞花点翠——民族器乐练习曲创作漫谈”的学术讲座。在讲座中,祁瑶通过两种不同立场不同视角间的对望——站在演奏的视角发现古筝基础练习作品的缺失和站在作曲的视角反思创作筝乐练习曲不同于西方练习曲所应该具有的美学原点——找寻自身身份的平衡和筝乐发展的关键点,让原本自给自足的筝学艺术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一方面,作为古筝演奏家,祁瑶将筝学的整体发展放在一个世界性的音乐体系中去审视,在一个新的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反观当前筝乐发展到此仍能开发的的音响潜质与技术困境,带领着学生为古筝练习曲编写的可行性正名;而另一方面,作为作曲家,大胆借用西方成熟的练习曲创作体系,对古筝练习曲的编创进行了一系列成体系、有逻辑的编排和划分,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方面进行了模式化的编排。

如今民族器乐的练习曲编创过程中,常会出现某些精神统领上的偏颇。或许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缺乏成体系的练习曲系统,在编创之初都难免会以西方器乐音乐练习曲编写思维为标杆。祁瑶编写的这些练习曲无论是作品的听觉经验还是演奏技法本身,都是从古筝点线结合的审美、以韵补声的特点、借景抒情的选题等传统精神进行当代的再表述,这就更显得这项工作未来的可行性以及这种思维的难能可贵。

在讲座尾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研究院博士荀海先生送上一帧“幽径独行”,以表达他在观摩祁瑶精彩音乐会后的点滴感悟。在这条筝乐革新、筝学反思的道路上历来蜿蜒曲折,但祁瑶和她的学生们用身体力行的真诚实践,逐渐开拓构架,曲径独行终将能够曲径通幽。

这就好像六百年前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那句经典唱词一般:“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祁瑶的师生音乐会与学术讲座之后,对于筝学的发展,恰是“曲径独行,方知景色飞花点翠”。飞花者如线,绵延繁复;点翠者如点,铮铮悦耳。飞花者如传统,纷繁芸芸;点翠者如革新,石破天惊。飞花点翠,两者和合,正是当代筝乐由点及线之韵味,由传统及学院之体系继承并发展的代言。

赵文怡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周边前沿 第20期 下一篇:确立品格特色 研讨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