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特殊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报告

时间:2022-07-30 03:31:36

表现特殊的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报告

【关键词】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心电图正常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4-0516-01中图分类号:R 542.2+2 文献标识码:B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7岁,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4小时于2007年4月23日20:45分入院,无胸闷、胸痛等症状。查体:T37℃,R 20次/分,P 95次/分,BP 163/99 mmHg,神志恍惚,燥动不安,高级神经活动检查不配合。血常规:WBC 15.2×109/L,LNM 7.4%,MON 2.9%,GRA 89.7%。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290 U/L,肌酸激酶(CK)34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XCKM)31 U/L,α羟丁酸脱氢酶(XHBD)200 U/L,LDH/XHB 1.45,谷草转氨酶(AST)22 U/L。电解质、血糖正常,心电图正常(见图1)。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脑炎?继发性癫痫?入院后予解痉、抗感染、肝太乐解毒,支持治疗,3小时后患者再次抽搐,继而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明确死因而申请尸体解剖行病理检查,病理学检验报告示:①左冠状动脉前、后降支粥样硬化并血栓栓塞;②左心室前、后壁及心尖部心肌梗死。

讨论

AMI心电图表现为异常Q波,STT演变,典型者可起到定性、定位、定时的作用,是AMI必要条件之一。此AMI患者在发病后4小时心电图未见病理性Q波及损伤性STT变化,其机制考虑为:冠脉多支病变(即冠状动脉前、后降支血栓栓塞),心肌多部位损伤(即左心室前、后壁、心尖部),心电向量变化相互抵消[1],出现“正常”假象。

本例AMI患者无典型胸痛,而以抽搐、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机制考虑为:患者在发生AMI后心排血量急骤降低(但无心律失常),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发生心脑综合征。

心肌中含丰富的酶,当AMI发生后,心肌组织中的酶释放入血循环,导致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酶学曲线是诊断AMI必备条件之一。此例患者心肌酶谱在发病4小时后改变不典型,其原因考虑为:

冠脉狭窄多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心肌缺血的耐受性升高,细胞坏死出现时间延迟。因此临床上怀疑心肌梗死而酶谱正常者,应定期复查心肌酶谱。

临床上典型AMI者仅占70%~80%,仍有20%~30%的病人,尤其老年人和少见特殊心肌梗死,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漏诊,此例AMI漏诊的主要原因:①以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为首发症状,无典型胸前疼痛、异常Q波伴STT的演变和血清酶学曲线变化。②主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对脑循环障碍表现为主者,容易忽视心脑综合征,因此,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认识,对提高AMI的诊断符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 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

(收稿日期:2008-04-11 修回日期:2008-07-25)

上一篇:768例儿童意外伤急诊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子宫腺肌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