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创新,课程的高境界

时间:2022-07-30 02:53:06

学的创新,课程的高境界

人的创新能力起源于儿时的“好奇心”,随着成长接受各类教育之后很多人创新能力不增反减?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保护?教师的创新能力如何生长?本期解码就来探索学与教的创新意识如何保持。

“人类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正是乔布斯引领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苹果公司。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应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护学生“梦想”创新的萌动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学生的经历。

案例1:《画出我的梦想》(王钰婷 威海市实验中学初三11班)

我最初的绘画之路是从纸上开始的,画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写作风格,培养了我对美的追求。有一次,美术老师要求我们画一幅奥运会画,同学们多是画些吉祥物、小人在跑步等。而我偏偏就想标新立异,重点画看台上几十个小人在加油呐喊,身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衣服,举着各国的小旗子,开心热烈。大家的认可浇灌了我那颗开始发芽的创新种子……

后来,随着电脑绘画的发展,纸上绘画渐渐没办法满足我的创造。我开始自学电脑绘画,过程算不上轻松,有鸡飞蛋打的手忙脚乱也有让人“扶额”的叹息。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利用课余时间慢慢从最简单的画图软件着手,后来学会了专业的Painter 11,找到了一条直通我的梦想的新途径。

初一,我在学校学习动漫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电脑绘画世界带给我的甘露。机遇往往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不久我在比赛中用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想法,将母爱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它慢慢散发出了新的风采,最终在省里获奖。这次参赛经历,让我真正明白绘画的真谛不是临摹,是需要有一个自己的风格和创新。从此,在练习构思和创新时,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更细腻地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并用心将它们表达,画出我自己的梦想。

案例点评:走进实验中学的校本课堂,我被这个始终面带微笑的女孩所打动。她的创新意识很强,教师讲授的实例,其他大多数学生都会临摹,照着步骤一步步来,而王钰婷总是会在教师的实例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元素,进行创新创作。她经常会问:“老师,我想实现这样的效果,有什么好的工具或方法吗?”“您看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她的作品时常会被教师提及、表扬,我想这种赏识和认可也是让她的创新思路不断被打开的一种能量吧。

案例2:《在体验中成长,在创新中收获》(方子硕 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初四1班)

我喜欢书法、围棋、篮球、乒乓球,也很喜欢科学,经常看科教频道的《发明梦工厂》和《原来如此》。我最爱的是让我时刻有收获的机器人。小学四年级时,我参加了威海市区的小发明比赛。当我为发明什么而绞尽脑汁时,爸爸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我在外面抽烟的时候很不方便,想弹烟灰,又怕污染卫生”。于是,我萌发了做便携式烟灰缸的念头,用易拉罐做了一个小圆柱体的烟盒,还有一个盖子,放在香烟盒内,这样既可以保持卫生,又可以减少烟盒中香烟的数量,毕竟吸烟不利于健康。第一次参赛经历了学校、区、市的各级选拔,虽然最后只获得了市三等奖,但这份经历让我喜欢上了小发明、小制作。

初二我被选为学校机器人队的一员。我经常守在电脑旁,反复调试着不同的程序,手中握着枯燥的数字,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山东省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开赛在即,我代表环翠国际中学与实验中学进行对抗,胜者代表威海市参加比赛。我与对手经过了一个下午的激烈厮杀,最终我以50分的微小差距,赢得了省级大赛的入场券。后来因为失误在大赛中只获得了第六名。

后来,我参加了人形机器人的比赛,从“前进”动作开始,不断摸索,程序上一个角度的改变会使机器人表演出不同的滑稽动作,为了达到自己设想的动作,我改程序、试动作,不厌其烦,自主编出一整套完整的动作。

我的创新之路并没有停止,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可以不断尝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为了我的科技之路向上吧,少年!

案例点评:灵动,是方子硕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既有大多数男孩的活泼与好动,更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灵气,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总能带动班级中讨论的话题;发言时阳光自信的神情,让人感觉做中学生真幸福。他爱学,善思,喜欢钻研,遇到问题从来不会轻易说放弃,正因为有了这股执著的劲儿,对待事物,他总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小心呵护,用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宽度,让孩子难得的兴趣得到良性的发展。

寻找学生“自助”创新的支点

任何创新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创新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掌握创新的基本技能。每位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的基础是好奇心和兴趣。如果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是什么,为搭建“自助餐式”教学平台提供依据。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绘画,希望能够画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原创作品;有的学生对视频处理感兴趣,希望通过用镜头反映自己眼中独有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对动画制作情有独钟……为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将整个学段的信息技术的内容重新划分,搭建“自助餐式”教学平台,确定电脑绘画、电脑动画、视频处理、主题网站制作等多个“菜单”供学生自选,“主动学习”兴趣盎然。

菜单还要设计“基本菜单”、“提高菜单”等不同层次的“子菜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咽不下”。

通过搭建自助餐式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我们为学生准备足够可取的“课堂大餐”。学生按需索取,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升,很好地掌握了创新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点。

增强学生“活动”的创新能量

通过电脑制作、创新大赛等比赛活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创新的能量。因为参加电脑制作大赛,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富有创意的表现方法,需要将信息技术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学会整合、利用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来完成作品,能够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的能力,呈现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展现学生学习、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提高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

记得有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小男生的心中都有一个机器人。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近几年,智能机器人慢慢开始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为信息技术课增添了新的素材,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组装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不同的动作。参加机器人灭火比赛项目和机器人足球比赛项目,不仅仅是因为活动主题有趣,更因为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开放性的,可以激发学生创意、启迪学生探究。

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活动”渗透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对学生创新成长的培养。王钰婷同学的成长经历很好地诠释了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她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好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独具个性的灵魂。方子硕同学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断实践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创新学习,在学习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创新的神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小学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与开发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JIGSAW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