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成本与效益

时间:2022-07-30 12:50:43

浅析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成本与效益

摘 要: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在筹划方案带来的效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分析权衡,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与选择最优筹划方案。

关键词:税收筹划 成本 效益

一、企业税收筹划成本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税收筹划目标在整个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支付的额外成本。税收筹划成本按可否用货币加以直接计量,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种。

1.有形成本。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交易成本和实施与控制成本三个方面。

(1)设计成本。由于当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实施筹划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因此开展税收筹划可自行设计筹划方案,亦可委托税收机构设计筹划方案,在企业聘请税收顾问或直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下,设计成本表现为对税收机构的咨询成本;在企业由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筹划的情况下,设计成本则表现为对相关人员的额外薪酬成本及相关培训成本支出。

(2)交易成本。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之前对于企业内部财务和经营现状的信息的搜集以及与筹划人员在合法筹划与经济效益统一性方面的沟通权衡等,都需花费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将筹划方案于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中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诸多需各契约方做出调整或配合的行为关系,诸如实施过程中生产或加工方式的改变而涉及的契约签署、对筹划方案执行人的监督与强制履行、因会计与纳税筹划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与主管税收机关就偷漏税界定进行有效沟通等,这些也都是需要成本支出的。

(3)实施与控制成本。税收筹划的实施与控制成本主要包括组织变更成本、违规成本、救济成本等。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实现税收协调,企业需要和税收机关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而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便是谈判成本。诉讼成本是指企业与税收机关双方处理涉税纠纷失败后,企业为维护自身的权利寻求司法救济而支付的成本。如企业为维护自身的权利时,为收集资料,寻找证据,聘请律师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寻租成本等。

2.无形成本。无形成本是指开展税收筹划所支付的难以以货币加以计量的各种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隐性成本等。

(1)时间成本。指纳税人为进行税收筹划而付出的各种时间上的耗费。一般来说,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想保证筹划方案的科学合理,纳税人必须首先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全面地了解与把握。其次,对自身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形势及所处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纳税人也要做出分析与预测。最后,纳税人还要对与筹划相关的自身生产、经营、投资及筹资等活动的未来方向及发展空间进行研究与论证。以上所有这些措施均要耗费掉纳税人大量的时间。此外,部分纳税人根据实际需要还须对筹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与论证,这也要耗费掉纳税人一定的时间。

(2)心理成本。指纳税人为进行税收筹划而付出的精力和精神方面的耗费。一方面,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除了要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及人财物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要耗费掉大量的精力。从筹划的前期准备,到筹划方案的具体设计、选择、评估、调查、研究及论证等,纳税人都要为之付出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要想获得筹划收益,纳税人所设计或选择的筹划方案,不但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必须要得到主管税收部门的行政认可。这样,纳税人往往很难对筹划方案的最终执行结果有绝对的信心和把握,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焦虑或心理担忧,这会对纳税人或具体筹划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以上方面构成了税收筹划的心理成本。

(3)风险成本。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因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而有可能给纳税人带来各种风险及损失。主要由于利率、汇率等原因而预期的筹划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债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这样,上述相关风险以及由此可能给纳税人带来的各种损失就构成了税收筹划的风险成本。一般来说,税收机关调整或核定后的税款肯定要比纳税人自己估定的税款要高,否则也就没有调整的必要了,从而为纳税人带来了风险成本。此外,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因筹划方案设计不当而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时,除了前述风险外,还可能同时面临行政、刑事方面的处罚风险及相关风险,如罚款、没收财物、加收滞纳金、罚金、刑罚等,从而为纳税人带来更大的损失。

(4)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打的纳税筹划方案而放弃的潜在利益。即机会成本。二是筹划方案使一种纳税的税负减少而使其他税种税负增加而增加的税负大于减少的税负,使企业整体税负成本加大。三是实施筹划方案失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税收筹划效益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效益是指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所带来的效益,与税收筹划成本分类相对应,可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

1.有形效益。有形效益是指可以直接用货币加以衡量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一是进行税收筹划而新增的收入。这里所说的新增收入均是由税收筹划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企业发生的与税收筹划活动无关的新增收入不包括在其中。二是少纳或者不纳税效益。税收负担是企业的一项经营成本,它与企业的利润存在着此增彼减的关系,企业税收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力。企业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可实现少纳或不纳税的目的,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后收益。三是递延纳税效益。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或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等多种筹划手段可实现递延纳税,虽然递延纳税不能直接减少企业应纳税款,但可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实际上相当于从政府取得了一笔无息无风险贷款,对企业来说等于降低了税收负担。

2.无形效益。无形效益是相对于有形效益而言,是指难以用货币加以直接衡量的效益,主要包括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效益和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效益和等。一是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效益。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国家立法机关及时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征管所存在的缺陷和疏漏,促进税法不断健金和完善,从而为企业提供依法治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降低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成本。二是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效益。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税负,减少罚款支出,而且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收入和利润自然会随之增加。三是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效益。税收筹划是一种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理财活动,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与会计人员必须熟悉税法、经济法、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客观上会促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势必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总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在筹划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分析权衡,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与选择最优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1]田雷.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地方财政研究,2011.12/第12期

[2]李涛.纳税筹划.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朱亚平(1975-),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税务、会计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中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中日动画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