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差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来培养

时间:2022-07-30 12:41:26

把差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来培养

摘要:差生的转化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把差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来培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创造机会,让差生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精心设计方案,促使差生主动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差生的转变,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差生;学生观;成才观;素质教育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教师缺少发现学生身上美的眼光。爱学生就要挖掘、欣赏学生的优点,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也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并不断指导使其逐步改正。对待差生更应如此,我们应把差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来培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摒弃陈旧的“问题学生”等于“差生”的观念,树立积极的学生观

长期以来,人们要么把学生视为没有思想和感受的白板,要么视为和成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小大人。这些忽视学生独特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在教育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差生、优生平等对待,尤其是不能否定差生。其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有高学历的“白领”,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灰领”,同样还少不了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蓝领”。“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摒弃陈旧的“问题学生”等于“差生”的观念,树立起积极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学生”,平等地对待“问题学生”,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并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开发他们的情商。如果他们能成为“精英”,那当然是皆大欢喜,而即使成不了“精英”,他们也都会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个人是否是“可塑之才”,只有一个尺度,就是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并且认为只有在校学习期间取得高分才能获得较好的前途。此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现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可能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也不太理想,可他们却未自暴自弃,而是另辟通道,通过努力,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些人身上有着许多相似的优秀品质,如热爱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积极,充满自信心,能够从不愉快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有决断力和自制力,正直诚实,坚持不懈,敢于冒险,勇于挑战;遇到难题时,能主动请别人提意见;认为别人能做到的,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也能做到,且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等。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些优秀品质,以当地的能人为例,对差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找能人、会能人、说能人、写能人等环节,让差生了解能人的成长轨迹,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促进差生的有效转变。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礼记・学记》),对于学业不感兴趣,就不会乐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这个“兴趣”,一切教学目标都难以实现。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都是负担,一个小小的困难对他来说都是不能逾越的“鸿沟”;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愿学、乐学,就会产生一种不断前行、探索新知的强烈渴望,就会舍弃许多“所爱”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学习任务中去。所以,“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教师应该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夸美纽斯)。”

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想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差生也不例外。事实上,大多数的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无所长的。教师应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初,可利用他们感到有较大把握的方面让他们“露一手”。例如,他画画很好或在文体方面有特长等,教师可创造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以保证其在这方面取得成功,使后进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信,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随后,再把这种成功的体验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中,谋求更大的成功。

四、精心设计方案,促进差生主动发展

1.提高率积分法:提高率=(后次成绩―前次成绩)÷前次成绩×100%。这种积分法,能够清楚地体现学生在纵横两个方面的发展,既可以激励差生,又能促进优生。

2.加减积分法。如作文积分,基础分为1分,进步加一分,退步减1分,不进不退的0分,总评看谁的积分高。这种方法能让差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励差生主动发展。

3.目标追赶法。“一个人没有近期目标,人不勤快;没有中期目标,人不精神;没有长远目标,人无气势。”所以一开学,我们就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制定一个长远目标:考上某所高中。然后一周制定一个中期目标:期中考试进入班里前10名,期末考试要超过谁。最后再制定一个近期目标:这一周我要得一张奖状,具体到一天一个目标“今天我要让妈妈表扬我”或者“今天我要好好学习,让老师表扬我”。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就能促使每个人加倍努力,以实现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差生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把差生当作未来的建设者来培养,唯有此,才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龙敏.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3.周江琼.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3(02).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