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时间:2022-07-30 12:01:45

探析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摘要】 高职学生类型多样、文化基础薄弱、参差不齐,自律性差,因此增加了对其管理难度,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学生社团,分析和探索学生社团管理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 学生社团 管理模式

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将社团界定为:“大学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新时期,高职院校出现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各类学生社团,高职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成为校园内最具普遍性和参与性的学生组织,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成为课外实践教学的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学生社团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高职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也已经成为校园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成立社团,构建结构均衡、制度规范、活动形式多样、管理健全的高效管理模式,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真正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生构成、学习目的、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必须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类型多样性、参差不齐、基础薄弱

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参差不齐,生源主要有: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三是部分不能考入普通高中而接受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初中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不高。

2、学生组织观念淡薄,自律性不强

当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3、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高职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喜欢亲身实践,对技能型课程、实训训练和实际活动感兴趣,喜欢参与活动,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

高职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他们,符合他们的特性。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组建和管理学生社团,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促进其学习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育人目标。

二、高职学生社团存在的必要性

1、学生社团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它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对社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社团这样的特点赋予了学生社团在其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学生社团以它自身的特点具有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作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现已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以及创新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社团是丰富和发展学校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本身,也使校园文化的各种丰富内涵得到了表达。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深刻涵义,校园文化蕴含的丰富涵义又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得到了有效的体现,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们通过参加多层次、多内容、跨学科、跨专业的社团活动,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欲望。

3、学生社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加发奋努力学习。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构建

1、明确高职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社团活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社团建设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紧扣党的指导思想,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

2、构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弄清高职学生社团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社团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客观要求。只有明确基本原则,才能使学生社团的管理按照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

(1)正确引导的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开展社团活动,及时掌握社团活动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活动内容、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与全面的指导和引导。

(2)自主活动原则。社团是大学生自己组成的团体,从社团的筹建,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人的产生,管理制度的健全到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方案的得出以及活动经费、场所的筹措,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性的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增长知识。

(3)统筹管理的原则。一个学校往往有十几到几十个学生社团,但全校社团活动应该做到“一盘棋”。管理中要求各学生社团年初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再由社团协调组织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时间、设施场地等,避免社团活动过于频繁、重复和撞车现象。

3、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新模式

根据前期大量的社团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学生会组织成立学生会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也是许多高职院校经常使用的模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社团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社团的机构越来越完善,在院校的地位和功能也已于学生会机构相当,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需要(如图示1所示)。

第二种是直接隶属于学工部(处)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各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主管,学工部(处)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由学工部(处)审核批准各社团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日常管理工作则有的可能是宣传部或组织部,也可能是团委。这种管理模式相比第一种方式突出了学生社团的重要位置,但是明显存在着管理的多头性等问题(如图示2所示)。

前面两种社团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弊端,为了不断满足不断增加和壮大的学生社团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出以“一体两翼”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社团分类管理的全新模式(如图3所示)。“一体两翼”就是在校团委的直接隶属下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使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成为并行机构,均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四位一体”是指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院系或职能部门、专业指导教师、社团党支部四者共同参与,对社团按照类型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做到“学校主导、社联服务、社团参与”,争创“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社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在完善“一体两翼”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社团分类管理的全新模式前提下,我们还要做到“三管好、四有全”,即管好思想、管好政治、管好社团负责人;“四有全”即有一个规范的管理机构,有一位专业指导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有一定的经费来源。

高职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也已成为高等教育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高职学生社团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实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针对高职学生社团采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有利的保证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高社团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广泛学生的积极参与。

(注:本文受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院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PHR201108435。)

上一篇: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