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的时间意蕴

时间:2022-07-29 11:10:04

《洛丽塔》的时间意蕴

[摘要]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蕴涵着时间主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现实幻象的折射,亨伯特是作者本人的化身,更准确地说,他代表了人类自身。洛丽塔与戴格丽特代表了时间的三个向度,洛丽塔是“过去”和“未来”映象的叠合,带格里特是“现在”的象征,而“现在”横亘在人类和“未来”之问。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洛丽塔》表现了作者或者说人类的“怀旧”思想。

[关键词]纳博科夫;《洛丽塔》;时间意蕴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像一块吸力超强的磁铁,又像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吸引了无数中外评论者的目光。仅2000年至2007年间,国内学术杂志就发表了111篇相关评论文章(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62年及1997年,《洛丽塔》两次被搬上银幕。但无论是文字评说,还是视觉再现,都无法穷尽其魅力。下面就《洛丽塔》的时间意蕴作粗浅探讨。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亨伯特的中年男子,由于对一个12岁姑娘洛丽塔发生恋情而娶了其母戴格丽特。后戴格丽特死去,遂了亨伯特企图谋杀她的心愿。他带着洛丽塔在美国各地旅行,逗留夜宿许多汽车旅馆。最后达成了自己的欲望。洛丽塔后来又同另一男子出走,亨伯特追踪寻获,将那个男子杀死。尽管洛丽塔此时已经衰老且怀孕,堕落下贱,可亨伯特还是非常爱她。最后亨伯特自入囹圄,并因病在审判前死于狱中。

《洛丽塔》的主题不像传统小说的主题那样容易把握,这与纳博科夫的创作特点有关。他本人在创作时十分注意文本的宏观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文笔有时显得扑朔迷离,隐晦难懂,不能一下子让读者把握其中的含义。尽管在《洛丽塔》中笼罩主题的意象呈现为分散的碎片,但小说的时间主题仍然逃脱不了细心读者的慧眼。亨伯特把洛丽塔比喻为“时间的荒谬岛屿”,并用时间概念代替空间概念来界定这座岛屿,“9岁”与“14岁”是其边界。与生活在时间魔岛上的洛丽塔相比,其他处于相同年龄阶段但并不属于女的女孩子们“更无比依赖于此时存在的空间世界”。作者还为读者制作了“主题谜语”,这便是他惯于采用的“湖”的意象。纳博科夫为其笔下人物安排了一次湖上野餐,这个湖最初听来是“我们的镜湖(our glasslake)”。经过多次延宕后,它才露出真正的面目,原来是沙漏湖。而沙漏湖乃是古代的计时器。此外,纳博科夫还在作品中为自己的谜语留下暗示。亨伯特于洛丽塔失踪后曾写过这样几行诗:“多洛雷斯・黑兹,你藏在哪里?载你的魔毯又是什么品牌?”关于魔毯的意指,作者的自传《说吧,记忆》中的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他说:“我承认我不相信时间。在使用过我的魔毯后,我喜欢把它折叠起来,一个图案置于另一个图案之上。”经过伪装的时间主题在此露出了真面目。

《洛丽塔》中的主要人物是现实幻象的折射。亨伯特是作者本人的化身,更准确地说,他代表了人类自身。洛丽塔与戴格丽特代表了时间的三个向度。洛丽塔是“过去”和“未来”映象的叠合。戴格丽特则是“现在”的象征。小说中,“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堵不可逾越的“现在”之墙,戴格丽特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当亨伯特小心翼翼地潜近洛丽塔时,戴格丽特始终起着阻挡作用,以至于亨伯特不得不先委屈自己与她结婚,然后再图谋其女儿。引人深思的是,他俩的结合是在洛丽塔“不在场”的时候。后戴格丽特因车祸而亡,亨伯特才占有了洛丽塔。这仿佛是说,“我”与“现在”结合后“过去”与“未来”无法来照面,只有当“现在”消失后“过去”和“未来”方可拥之入怀。

在捕猎这特殊的“女”时,亨伯特犯了许多错误。首先,他以的方式将“过去”加诸“未来”。可是在公共的时间之维上,“未来”有它自己的“过去”,并按自己的轨迹不断展开、消逝。在被亨伯特占有之前,洛丽塔已与一个男孩发生了性关系;洛丽塔也不是“空白”,她是典型的粗鄙化了的美国女孩;洛丽塔从一开始就想逃走,最后终于挣脱了亨伯特的魔掌。亨伯特的第二个错误在于他企图用空间的变动不居来掩盖时间的不断流逝,从而达到永恒固守时间的目的。小说的第二部分就是亨伯特与洛丽塔无休止的汽车旅行记。但是,正像空间是无限广延一样,时间也是永远流逝的,对某个时间段的留恋并不能在时间段上获得永恒的把握,最后只能导致虚妄感和囚禁感。亨伯特的入狱便是时间囚禁的生动寓言。

亨伯特对女的迷恋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时间主题。他的迷恋实际上是对某种特殊时间的迷恋。对他来说,不能满足的欲望是“过去”与“未来”的化:身。亨伯特13岁时曾与他同龄的女子阿娜贝尔相恋,这是他第一次忘情却失败了的。童年留下的深刻记忆和创伤使他魂牵梦萦,20年后他将阿娜贝尔化身为洛丽塔。亨伯特真切希望过去能在未来重现。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洛丽塔》表现了作者或者说人类的“怀旧”思想。“过去”总是美好的,即便是失败、挫折或苦难也值得留恋、回味和珍藏。“现在”总是有缺陷的、令人不满意的,再美好的“现实”也会露出它的丑陋和问题。“未来”即便是多么的不可把握或灰暗,也因着“过去”而令人向往、宽恕和追求。但故事的结局似乎告诉我们,人类对“过去”的过分留恋只能是将自己永恒地囚于时间的牢笼。以往的研究中,评论者浮面地将亨伯特单纯地看成心地阴暗的恋童癖的邪魔化身的观点掩盖了纳博科夫的时间隐喻。

上一篇: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电影诗人”霍建起电影的... 下一篇:《大长今》主题曲的音乐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