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糖”人的整合医疗服务

时间:2022-07-29 10:56:03

引领“糖”人的整合医疗服务

初见李教授,她身上具有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气质,温婉知性却不失冷静睿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让记者惊叹,这个纤弱的身体里,竟然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她从1999年第三届开始便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委员,1998年开始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和糖尿病中心主任,目前她是浙江省内分泌学科的领军人物、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会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血糖监测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内分泌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浙江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点负责人等等,与同道一起承担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任务,但在她看来,其实如何做名好医生,为病人看好病才是最重要的。

以病患为责 坚定道路

李教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她知书达礼、谦逊好学、细心敏锐的性格。她说儿时的愿望是长大后做个记者或者教师、医生。1978年后的首次高考,她以高分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医成材之路。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于性格的原因她选择了内科。内敛、敏锐细心、逻辑思维强的她,被当时兼任大内科副主任的内分泌学前辈相中,建议她往内分泌科发展。当时内分泌还是一个新兴的、不起眼的学科,但李教授感到,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因为根据许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谢相关疾病的病人群体会迅速增加,但是相关专业的医生却很少,专科医生匮乏将会是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求治过程中面临的的最大问题。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德斯的名言:“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分析了学科现状,李教授决定做一个有心人,她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清晰,正因为如此,李教授坚定了研究内分泌代谢病的这条道路。

予民众知识 重视科普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典型,作为群体越来越大的一种终身疾病,民众甚至患者对它的相关信息却知之甚少。多年前李教授曾遇到一位对她触动很深的患者,那位患1型糖尿病的26岁的患者,因为知识缺乏,盲目相信可以治愈糖尿病的广告,不吃药不打针一心想通过练功来治愈糖尿病,最后却因为酮症酸中毒而死。对疾病的无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个病例让她认识到糖尿病知识宣教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李教授把糖尿病宣教也列为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她所在的科室在浙江省最早成立糖尿病中心和开展免费糖尿病教育。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糖尿病教育团队通过在电视和广播电台上作系列糖尿病教育节目、在报纸和杂志上撰写科普文章及出版科普书籍、在医院开办免费糖尿病知识教育班及下社区宣传糖尿病知识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广大民众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希望以此提高民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科学地管理和治疗疾病,推进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治疗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负担。

李教授带领的团队定期面向社会义诊,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更加系统、完善,从门诊开始到住院出院,均有营养师和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专门一对一宣教营养、运动和疾病管理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学会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积极的生活是李教授的目的。

重学科建设 尽力而为

李教授说,糖尿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内分泌科,其他许多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等科室的患者中也有许多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的问题日益显要。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科主任,她带领团队秉承医院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制定了《糖尿病临床路径》、《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路径》,多学科积极合作(包括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高级专科护士、营养师、康复科医生、护士及相关专科的医生)对全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和治疗。

在李教授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医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全院血糖网络化管理平台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心,将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特殊应激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等纳入规范化降糖治疗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专科并发症风险,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许多糖尿病患者因此受益。这种血糖管理模式被国内多家医院推崇和学习。

做事先做人 严于律己

李教授领导的科室团队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积极认真。李教授说这其实并不难,只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了,别人就不会说什么,自然也不敢懈怠。与病人多接触多交流,是李教授一向要求的,她认为,只有了解病人,才能更好地为其治病。曾经有一个主治医师对她感叹:“我们的病人你每天看两次,那我自己得看几次哦!”不知道是对她诉苦还是对她敬佩,李教授也不去多想,但之后这个医师都会经常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了。

对她的学生,李教授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对他们起到引导和启迪作用。她有一个学生毕业后给她寄来一张感谢卡,上面有一句:李老师,我从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学问,还有为人。这句话让李教授久久不忘,也更觉责任重大。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要有敬业和人文精神,一种面对患者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李教授时刻谨记。

在学生的心目中,李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导师,她从未懈怠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学生做的课题,写的文章她都会仔细阅读并给予修正、指导,几乎每篇文章她都会修改3~5遍,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

忙碌不累心 淡泊名利

作为医生,李教授一直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不断探索努力,现在每周两次带组查房,两次门诊和参加周末门诊轮值,每天都要看医疗文书。实际上她与病人的沟通了解还不止于此,她每天会提早半小时上班了解住院病人的病情,下班前会看望危重病人;作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委员,李教授要引领浙江省学术发展,要完成学会的相关防治指南推广、基层医生教育、学术研讨等任务,另外,她牵头的浙江省内分泌分会疑难病讨论会,一个季度一次,延续至今;作为科室主任,她会用心观察科室里的医生,了解他们的特长与爱好,并经常找他们谈话、交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建议等;作为浙江省学科带头人,她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不断学习,了解前沿的专业资讯和知识……

她是忙碌的,但却不累心,因为她只是认真踏实做事,以学科发展和患者利益为追求,从来不去计较个人的名利,从来不争什么。她说她心态很好,没有太多想法,心自然不会累……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为学科为病患服务,争取她真正想要的,那就是认真地为患者治病,让患者能生活得更有质量,让她这里成为病人寻求医疗服务的可靠“目的地”!

上一篇:我与《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的情缘 下一篇:运动与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