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办法与途径

时间:2022-07-29 10:50:3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办法与途径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中重要且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上来。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银监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稳健货币政策的决策部署,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担保机制的建立、银行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小企业本身的努力等一系列措施。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有关部门纷纷加快相关的建设步伐,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管理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信贷征信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日益明显,已被银行系统接受、采纳,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个人贷款信贷登记系统还未建立起来,使一些个人利用房贷、车贷骗取银行资金屡屡得手。二是各地区、各系统的标准应统一。技术标准越统一,信用信息通用性越强,则征信系统的信息容量越大,社会征信的成本就越低,征信发挥的功能就越强。三是尽快制订法律法规,界定信贷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权限,并逐步开放查询窗口。

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

目前,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担保机构市场定位问题。目前担保公司一般将业务定位于大型企业的大额担保业务,这样风险小、成本低。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定位于为个人贷款业务提供担保,此类贷款稳定,风险分散,收益较高。恰恰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市场。二是风险控制问题。一方面目前的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健全完善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且贷款倍数较高;另一方面,对担保机构又缺乏统一、有效的业务监管,因而防范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三是担保基金与银行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基金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的经营则必须首先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一分歧在实践中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担保基金业务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一些政策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或给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一定补贴,鼓励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行为。

三、银行特别是农商行应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及提高服务水平

(1)扭转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绝对化的观念

信贷市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等原因,造成“信贷配给”现象。农商行的决策者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2)提高风险识别、控制能力

第一,防范道德风险。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借款人在获得信贷后将资金投放于成功概率小但一旦成功借款人将获得巨大收益的投资项目。第二种是借款人在有能力仍不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对偿还借款和不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策略性的不偿还借款的行为。第三种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将贷款用于偿还所欠其他债务上。这就要求银行借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贷前调查,严格贷款手续,做好贷后检查。

第二,充分了解信息,发挥农商行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风险。

(3)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一,提高负债及资产产品的定价水平。近年来央行对利率的管制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水平逐渐提高。央行这一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但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的定价水平,不但不能稳健地发展,反而会使农商行风险积聚。

正如以上信贷配给现象所揭示的那样,如果农商行不提升自身的定价水平,简单地不加甄别提高贷款利率只能增加风险,将低风险的企业排除在外。

第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农商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个私小型技改贷款、贸易融资、保理业务、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商业承兑汇票保证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切实解决他们贷款难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农银行)

上一篇:利用结构功能框架梳理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建设需... 下一篇:基于企业文化的中国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