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8:41:58

对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展开,独立办学点在该课程教学及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教学目标、课程与内容、教学及评价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落实改革措施是解决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也在逐渐展开。根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很多高校对公共体育学科问题、课程问题、教学问题、改革的思路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提出了公共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如:菏泽学院公共体育“五·三”教学新模式[1]等。独立办学点,中国高等教育大家庭中新成员,占有体制灵活、管理高效、定位明确的优势,但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公共体育教学在其隐性课程作用方面表现突出,以各种活动或竞赛丰富了校园生活,对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及评价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独立办学点立足实际,深化教学改革,真正顺应时代要求。

一、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由“增强体质为主”转变为“健康第一”,对公共体育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突出了公共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而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较多的存在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技艺性和人文性[2]把握不准的问题。部分学校(以具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等相关专业的学校)仍然着力于竞技水平的提高,重视专项运动队的选拔和训练,以竞赛成绩说明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增加了公共体育教学的负担;部分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将体育与健康合二为一,夸大了公共体育教学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甚至片面的追求“创新”,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增加了众多休闲性、娱乐性的运动,排斥竞技运动和运动技术,造成学生基本素质的滑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或缺失。第一,较多独立办学点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导下,突出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在一二年级设置公共体育课程,采用“基础课+选项课”或“选项课+俱乐部”,在三四年级则设置选修课,甚至不再设置选修课,课程结构层次简单、缺乏深度;第二,如今高校公共体育教材种类众多,但对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材缺乏,造成公共体育课程(如足篮排等球类)始终停留在基本技能的练习水平,在培养学生某些心理品质(如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方面课程内容缺失(如3000m等中长跑项目在众多公共体育教学课程中消失,学校运动会中相应项目记录已多年未破,学生体质测试也将测试长度减少到1000m甚至取消)。

3、教学及评价手段落后。公共体育教学同样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学生通过评价,反应其需求,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如今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淡化,按自我经验将内容进行取舍和变化,并沿袭了“讲解演示+纠正指导+课堂练习”的教学模式,将“分列式”层层分解成“一步一停、两步一停”,因此,在固定课时量的情况下,只能压缩教学内容,而实际上却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因为在生源地和入学时间上的差别极大的体现出学生原有素质和需求的不同,所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有不同的要求,而如今较多学校已经在教学评价上引入学生、同行教师、教师本身三方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评价占有较大分量,造成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巨大差异,加之,由于公共体育课在出勤、苗子选拔等具体事件上容易造成学生评价夹杂着个人恩怨和兴趣喜好,进而使评价结果主观偏移,教师为减少评价结果所产生的压力,迎合学生口味,造成课堂松散、组织涣散、得过且过。

4、教学资源匮乏。独立办学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现在众多独立办学点中,有部分学校仍然没有脱离“校中校”的办学模式,而脱离母体学校的独立办学点往往因为投资巨大,造成配套设施落后,运动设施的规模不能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较。在硬件资源方面,面临独立办学点规模的扩张,无论与母体学校共用硬件设施还是自有硬件设施都非常有限;在软件资源,尤其是师资方面,母体学校师资是独立办学点的“顶梁柱”,公共体育教学师资也不例外,往往独立办学点自有师资仅仅能满足一些大球项目或基础项目,而一些小球项目、新兴项目、名族或地区项目始终空白,这也就注定了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多依靠母体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来推进。

二、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1、明确“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该目标与化竞技运动的关系。

(1)独立办学点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公共体育教学应当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知识、培养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前述《纲要》将体育课程目标调整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充分体现出公共体育课程的人文特征,和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挖掘自身智慧和力量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要始终围绕课程的真正价值,将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统一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来,将教学改革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

(2)“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并不是否定竞技运动,不能夸大公共体育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毫无疑问,竞技运动在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而公共体育课程本身就具有技艺性、科学性的特点,承受一定运动负荷并通过一定的技艺形式来展现,达到联系与思维相结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所以,简单的否定竞技运动是不恰当的,“淡化竞技运动”的提法应该理解为对竞技水平的适当控制,对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进行科学的改造组合,降低难度、运动负荷和过程的标准化[3]。

2、改善课程设置,科学、系统的整合公共体育课程。其一,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要做到多层次、多类型,使体育课的各类课程的项目和内容呈现多样化,适当开展理论教学[4]。在层次上可尝试建立“基础课+一个主修项目+多个辅修项目”课程体系,并将运动俱乐部、专业训练队与课程教学衔接,形成一个立体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在类型上,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意志品质为首要考虑的因素,保留一些大难度项目;以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科学设置教学项目,如在女生较多的文科类学校开设瑜伽、拉丁舞、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在男生较多的理工科学校开设跆拳道、太极拳等;在高年级的通识选修课程中,扩大体育类课程范围和专业深度,形成系统。其二,积极鼓励一线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实践,合力编写符合独立办学点学生素质提高的公共体育教材,并辅以技术演示视频和真实竞赛片段分析,活化理论教学。

3、改进教学和评价手段。首先,公共体育教学中将“分列式”层层分解成“一步一停、两步一停”对运动技术和细节的演示和掌握是有益的,而如何利用现在教育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改革传统公共体育教学的着眼点。如:借鉴专业运动训练的视频录制和片段分析,将项目运动中的经典之战进行结合教学重难点的详细分析,将学生的练习或比赛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再自我解析,自我提高;试行男女合班、高年级学生或运动队员担任学生助教和陪练的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在较为成熟的学生、同行教师、教师本身三方评价机制中,科学看待学生评价结果,利用统计方法尽可能的排除个人恩怨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师对“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4、科学规划,大力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方面,独立办学点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具有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如,在缺水地区兴建游泳馆、在多风地区大量建设露天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则容易出现有硬件设施而不能发挥效用或教学运行维护费用过高的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仍然要立足母体学校和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设置有选择的充实母体师资缺乏的项目,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形成学校和学生的特色,此外,推动教师由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向“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将公共体育教学老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

独立办学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不光要面对单独的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还要面对独立办学点体制上与其它类型高校的巨大差异而面临的问题,因此,探索一条符合独立办学点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要求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下一篇:浅谈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