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市化:大连面向未来的新支点

时间:2022-07-29 08:37:14

全域城市化:大连面向未来的新支点

摘要:大连市长李万才在2010年1月12日的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连全域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连发展意义重大。报告分析了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对大连如何全面顺利地展开这一发展新框架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51-03

引言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本质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1]。城市化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人们对城市化各方面的研究总是永不停歇。而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城市格局快速演进的时代,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研究尤为热情。政府近几年更是在政策上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实践越来越证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深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引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8月17日,为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概念。2010年1月12日,大连市长李万才在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连全域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大连的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大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总体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对于中心城区过小的大连来说,实施全域城市化就是面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将预示着新世纪、新时期大连发展目标的前移、视野的开阔、阶段的更新。本文就大连这一发展新框架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将结合政府实践工作,探讨如何有助于全面顺利展开“大连全域城市化”。

一、搭建全域城市化大连

(一)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概况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在实践中追寻适合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了深入落实国家战略,拉开大连发展框架,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是振兴大连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当前调结构、扩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城市化客观规律下开展这一宏伟蓝图,我们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去解读一个未来崭新的大连。

大连全域城市化按照组团式、链条式的总体发展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四大组团”。这“四大组团”是: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组成的主城区组团,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企业总部密集的国际商务区,软件和创意产业发达的知识经济聚集区,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由开发区、金州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双D港”和大窑湾港区组成的新市区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航运服务资源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宜居新市区;由渤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临港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渤海湾畔新兴城市;由黄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生产、服装加工、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见图1)。这“四大组团”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了各地区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并且根据各分组发展潜力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定位,让大连加快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经济区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

(二)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具备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完善了“全域成都”的规划,引起全国关注。那么,现在的大连是否具备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本文从大连城市化发展现况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连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根据2009年的《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数据,2009年,大连市总人口584.8万,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61.2%,均高于同年辽宁省60.3%和全国46.6%城市化平均水平(见表1);从非农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来看,大连是一个城镇人口较多、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见图2)。

其次,大连的城市结构比较适合实施全域城市化。大连中小城镇数量多、密度大,有中小镇87个,平均每144.5平方千米1个,全市约60%城镇集中于长大铁路沿线和黄海沿岸,形成了以大连市区为中心、长大铁路和黄海沿岸为轴线的城镇地域形态结构,再加上大连在区域发展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扮演的核心龙头的角色,它的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更强,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很大。

再次,大连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第一产业的比重已经较小。在对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中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见图3)[2]。大连的传统农业已经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精品化、工厂化生产和销售体系。

另外,大连的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都已达到较高水准,有充足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资源配置已打破城乡壁垒,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雏形已见端倪。

二、保障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在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理性地认识大连现状和发展趋势,否则,欲速则不达。

第一,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首先不能忽视城市化的本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所以,全面、深入地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十分关键。尽快出台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综合政策,不限制城区的城市居民落户。妥善安置新城区原有居民和失地农民,确保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和就业城市化同步。鼓励那些在中心城市、组团城市、中心城镇长期工作、居住或创业投资的农民转为市民。在就业、工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方面同步跟进,确保各区域待遇同等,促进人才、资金、社会服务设施等城市发展要素北移扩散,发挥中心城区对城区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弱势地区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服务力度,降低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门槛,支持乡镇企业向主要城区集聚、乡村工业向小城镇集聚。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和广大农户参与村庄整治工作,兴办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千方百计地探索农民增收途径。

第二,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还是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连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从数量型、粗放型、耗能高的发展方式向低耗能、高效益、内涵式的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实现渤海区域城市组团和黄海区域城市组团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投资增长转变为依靠创新增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重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特别要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确立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战略导向,加快产业发展由外延式、粗放型发展为主向集约化、生态型发展为主,由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的转变。其次,重视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向涉农区市县转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效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第三,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就要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其干净、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著称,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城市环境500佳”的城市。但经历了几十年快速城市化发展后,城市主城区的发展已经受到地形和用水条件的严格限制,给原本就受到水土资源巨大压力的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三类:一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对于大连来说主要是淡水和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石化燃料的短缺;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和卫生发展滞后等[3]。因此,在努力建设大连全域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城市生态环境,不然生态环境问题必将阻碍我们的城市化进程。首先,应改变城市空间结构,使城市中心人口不至过密,而且要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其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搞好大连对内、对外交通建设,形成多形式但互为有机联系、通畅、快速的交通网络;再次,要进一步扩大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的成果,有效保护山海资源,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最后,不可忽视城市软环境,要重视文化动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尤其是农民文化意识、思想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提高,吸纳、保护人才,注意问题、解决问题,让人们自觉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其实就是把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进、和谐的共同发展。

第四,要顺利全面地实施大连全域城市化,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是全域城市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营造城市化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影响交易成本来促进城市化发展,等等。但是政府只能做有限扶持和有度推动。有专家认为,政府应当适当干预控制其负面影响,引导社会经济的正确方向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4]。因为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机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政府只能是在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起到引导和推进的作用。所以,大连政府的扶持工作必得恰如其分。其中,可以从四个职能做好扶持推动工作,分别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只“有形的手”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省情,根据“无形的手”的客观规律做好科学合理地编制城镇规划、确立重点扶持对象、改进制约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政策、强化城镇管理等。

总之,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不能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冒进推行,不能靠行政手段拔苗助长,应充分调动经济动力,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域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发展和改造过程,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操之过急。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实施全域城市化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保障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希望本文的归纳和探讨可以给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据统计,2009年大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 273.5亿元,同比增长30.2%。投资对于城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4%,拉动GDP增长13.4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抵消了金融危机导致部分领域负增长的不利影响,使全市GDP实现了15%的增长,保证了就业、税收和社会稳定,对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连串的数字中可以看出,调整布局后的大连正以空前的发展激情立足新的起点。全域城市化概念的提出,也正在迅速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小文.城市化动因与建设“大大连”[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57-160.

[2] 李雪铭,鲍文玉.大连城市化与三大产业发展关系初步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9-10.

[3] 李静,李雪铭.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2):29-35.

[4] 谢永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定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Full-area urbanization : The new fulcrum of Dalian facing the future

ZHOU Jia

(Cit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Dalian city mayor Li Wancai on january 12 of 2010 the fourteenth session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 "holding all the domain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Dalian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Dalian urbanization the status quo for its implementation in all fields of urbanization in Dalian, to complete successfu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ramework for useful discussions.

Key words: urbanization;Dalian city; full-area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上一篇:传统出版社发展网络出版动力机制不足的原因探...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