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2-07-29 07:45:24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讨论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55例体检患者,对其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对其溶血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血前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尿酸水平与溶血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后标本中的有效物质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化检查结果。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查;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44-02

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手段,生化检验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溶血,溶血不仅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破坏,同时还会干扰白细胞、血小板,进而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对此项目进行研究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55例体检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健康人群,血液样本均在空腹时段抽取。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7±11.6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血样标本分别放置于两个试管中,标记为A、B,试管A中的血液可采用木棒进行搅拌,而后对其颜色进行判断,并进行血红蛋白测试。B试管中的血液进行常规处理,两者均进行离心沉淀,提取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等。

1.3效果观察

对两组试管中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总胆红素、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肌酐等指标,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对55例患者溶血前后的样本进行检验后整理出以下结果:溶血前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尿酸水平与溶血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生化检查的结果在临床中能够对患者疾病程度进行客观提示,因此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生化检验的样本为血液,但血液在采集、运送、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因干扰,导致其中成分被破坏,进而影响检验结果。溶血反应是生化检验中影响力最强的因素之一[2]。血液样本一旦发生溶血,其中的红细胞便会被破坏,而红细胞中的物质则会进入到血清中,进而对血液生化检测造成影响。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钾离子等物质能够参与细胞的代谢,一旦红细胞被破坏,钾离子、血红蛋白物质被释放,则会导致血清中的钾离子含量增高[3]。此外,红细胞中的部分物质还会与血清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降低血清中原有物质的含量。例如抑制葡萄糖氧化酶,其能够与酸性磷酸酶进行活化反应,且此种负向作用能够将正向作用抵消。而血清中部分物质受到正向作用的影响较大,部分物质受到负向作用的影响较大,若此两种作用相互抵消必然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4]。

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溶血前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尿酸水平与溶血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溶血反应会对生化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我们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溶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采集标本的注射器与针头密合性较差,进而导致空气进入血液中;(2)标本在运送或存储过程中保存不当,出现了振荡行为;(3)标本采集的过程中由于采集部位选择不准确,穿刺不顺致过度挤压或血管血肿,进而引发溶血;(4)检验试剂或采集标本的耗材质量较差导致溶血;因此在临床中要对上述情况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溶血情况发生。此外,若在临床中发生溶血情况要及时进行补救,溶血较轻的标本可予以校正,若溶血情况严重则要重新采集样本进行测试[5]。

总的来说,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临床操作中要着重注意标本的采集、运输、存储过程,并要选择合格的仪器试剂进行检测,降低溶血发生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依靠数据。

参考文献:

[1] 万东文.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90-91.

[2] 徐建华,黄,庄俊华,等.罗氏 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学指标检测性能验证[J].检验医学,2010,(02):1141-1154.

[3] 韦小荣.110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 8) : 1177-1178.

[4] 张凡,李兴武,陈建文,等.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早期肝损伤的诊断价值[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02):1216-1224.

[5] 谯娟,冯涛倩,邓华,田丹.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01):325.

上一篇:浅析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 下一篇:论胃癌研究及诊治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