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安昌:师爷故里越地风情

时间:2022-07-29 06:09:47

“师爷师爷,爷爷的老师。”这是一位绍兴朋友对“师爷”的幽默诠注,形象鲜明地道出了师爷学识渊博的文化素养。“师爷”作为人才群体,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等,故幕主尊之为“宾”、为“友”。成为合格的“师爷”,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胸怀高朗,笔力明通,参观事变有素”。“绍兴师爷”最为著名,明清时期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位于绍兴县西北部的安昌古镇,有“师爷故里”之称。安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安昌古镇风貌保存完好,越地民俗风情浓郁,处处充溢着历史的沧桑韵味。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教授生前曾三临安昌,称赞安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千年古镇安昌,始建于北宋时期,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安昌最早叫长乐村,后叫安沧,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谬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因平董昌之乱有功,地方得以安宁,因此改名为安昌。安昌保留着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各式小桥千姿百态,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

安昌依河老街长达1747米。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为越北大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近千家商号,是绍兴城区外市集之最。老街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林立,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走在安昌,旧时江南生活的风情扑面而来……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安昌延续下来,安昌特产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安昌腊肠独特的风味令人念想不绝。由于手工制成,产量有限,在绍兴市区的店铺也难觅。

改革开放后,许多江南古镇快速甩掉了历史的长衫,穿上时尚的“西装革履”,然而华丽的背影苍白了记忆。安昌依旧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一幅散发着浓郁越文化的“市井习俗的长卷”,这里处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风情,犹如走进“水乡文化的长廊”。在这里,可以重温千年江南小镇生活,“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介绍当地人文的景点,值得一游。

在江南古镇中,纯粹越地风情小镇完好保存的并不多。据介绍,安昌将在未来几年中,投资20亿元,做好“古镇老街、水乡码头、田园风光”三篇文章,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安昌古桥

安昌古桥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桥乡”。象周庄古镇那样的双桥,在安昌就有4对,分别是树场汇头双桥、东横湖口双桥、徐家淡口双桥、西横湖口双桥。

徐家淡口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徐正吾出资建造。

安昌古名“贞丰里”,以里得名,在江南一带还有“同里”、“黎里”、“古里”等古镇。安昌的贞丰桥,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重建。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石隙间伸出枸杞枝,风貌如初,傲然跨河而立,呈现一派古意。桥北西侧,曾开设德记酒店,当年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在此聚会,称为“迷楼”。这不禁使人缅怀当年“南社”。“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繁盛时期,社员广布军、政、商、教育、宗教、科技等各个领域,在地区上分布极广,涉及大半个中国。安昌将德记酒店称为“迷楼”,亦是对南社的纪念。

绍兴师爷馆

有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而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安昌出去的师爷不下万人。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

中国银行旧址

位子东市南岸慎堂,座南朝北二进,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国银行在此开设安昌办事分处,主要为当地丝绸业提供信贷服务。后上海绸业商业银行,浙江地方银行相继开设于此,建国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驻安昌之所,是安昌镇金融业的重要历史旧址。

上一篇:市场成交局部增长 价格指数小幅回升 下一篇:国际市场逆势拓展 外贸营销价跌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