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科学规范用语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29 04:56:42

关于中学生科学规范用语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本文就学生在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中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谈了几点思考,并结合实践谈了在规范中学生用语的问题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学生用语 科学规范 思考 实践

现代的中学生应该说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着比较系统规范的语言文字教育,从简单的拼音拼读、语法规则逐渐到造句谋篇,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而且教师的工作用语是普通话,某些地区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文科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我们不难从学生的日常交际与作文中看到,在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中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仍旧非常普遍,问题相当严重,可以说规范、纯洁学生用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我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学实际,谈几点思考与实践。

思考一:学生对我们的汉语言有自豪感吗?

答案估计是否定的。这样几个例子可以佐证:在最喜欢的学科中间,极少有学生会选择语文学科;学生对我们汉语言文字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了解不多;说话写作时常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英语单词、网络符号及不规范的“时尚”型语言……

原因要从教育教学上找,教师谈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其旨归大多都落在哪里了?考试。“这是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必须给记住了”。教育的功利性如此,学生对汉语言除了害怕和恐惧外,怎么可能产生敬畏和骄傲的感情呢?

我们应该做的,是宣传汉语言丰富久远的历史,让学生们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产生最早也是最美的一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着现代汉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对邻邦如日本、朝鲜和越南的语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它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近百种语言,30多种现行文字,从秦始皇开始就统一了文字,现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汉语还被列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常能在这样的介绍中,切身感受到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发生的变化。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还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课程资源。如教学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掌握着自己国家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些话进行详细分析,并让学生结合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领土上强行推广日语的行径进行探讨,效果非常好。在这种经常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激发了爱护祖国语言,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以能熟练运用汉语言为傲的感情。

自豪感是应该培养的,自豪感也是能够培养的。

思考二:对中学生热衷于网络语言、新洋泾浜英语等各种“时尚”语言持什么态度?

我们批阅学生的日记、作文,不时有诸如QQ(网络聊天工具)、E-mail(电子邮箱)、FIFA(世界杯足球赛),以及英语单词和莫名其妙的符号等跳入视野。这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对我们提出了继续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汉语言的纯洁和净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中学生热衷于这种“时尚”应该如何对待。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现象,首先,这是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和世界结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家庭这一过程,以及新传播媒介以越来越大的冲击力不断撞击人们生活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必然,加上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易于接受、乐于尝试的心理,应该说这一现象的产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本来我们现在的语汇中就有大量吸收的外来词,如:沙发、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我们习见的词汇就源于外来音译。

但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民族尊严的象征、民族文化的标志。我国也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只有保持汉语、汉字的纯洁,才能延续、扩展我们的民族文化。面对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母语和汉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纯洁性,中学生更应走在前面。

我曾给学生介绍过人民网上的一则新闻――《为“净化法语”法文化部禁用“E-MAIL”字眼》,法国文化部的这一举措对学生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有学生当即表示以后将自觉地将“时尚”语言摒弃在自己的文字之外。

思考三:我们的社会该为中学生提供怎样的一个语言环境?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在中学生用语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模仿,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规范用语用字现象俯拾即是。不要说街面上的各种广告招贴,就是正式的官方活动、正规出版物、大众传媒等场合中也并不鲜见。

科学规范用语应该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事。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份内事,是权利,也是义务。

文化部门应该经常组织专门人员对社会规范用字进行专项性的检查,切实改正其中的错误;官方活动、出版物、大众传媒更应该为规范用字作好表率,不能任由语言混乱和错误横行。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指导《新华日报》工作时说:“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是异常慎重的。”他还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如一句话错了,一个字错了,都有关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利益。”我们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让“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成为我们工作的准绳。

思考四:教师的能动性可以体现在那些方面?

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我们能够做一些有效的工作,毕竟教师的“导”和“引”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除了之前所介绍的一些外,我想教师在规范中学生用语的问题上最起码还能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让学生诵读古今的名篇佳作,现在有专门的相关教材,不少学校还有类似的校本教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这些佳作特别是现代白话文作品往往也能让学生知晓统一规范的语言运用规则,成为自己作文时的一个参考一个模本。

第二,开展读书报告等活动,将阅读、思考、记录、报告等要素融为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地刺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

第三,变平时多多的课文分析为扎实的语言训练。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与意义,了解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再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话,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这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第四,在学生口语交际上做好文章,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学生说话,从内容、结构、语言和技巧的规范上着手,因为口头语的规范较之于书面语的规范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中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汉语言是一件大事,需要所有人动脑筋想办法,而做好了这件事,功德无量。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在“教学空白”中精彩无限 下一篇:基于高一新生语文学习心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