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一例探讨

时间:2022-07-29 03:43:57

摘 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1例胃底贲门癌术后吻合漏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底贲门癌,行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I式吻合术,术后半月出现吻合口漏。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应加强术中吻合口缝合及避免吻合口处张力过大,术后应禁食,加强输液、抗炎及营养支持,促进吻合口愈合。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吻合口;漏

1资料与方法

1.1胡××,男,67岁,因上腹部疼痛持续性加重1年余,伴解黑便近1个月而入院。查体T36.8℃,P84次/分,R20次/分BP100/7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贫血面貌,心肺体检均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上腹部稍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胃镜:①胃底贲门癌;②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腹部CT示:①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小片状低密度增高影,考虑炎症状,建议治疗后复查;②胃底、胃壁增厚建议逐一步检查;③胃腔内丝状高密度影、性质结合临床。上消化道钡餐:①食道贲门管长约2cm,钡剂缓慢通过,其下方食道扩张,相应小弯侧管壁僵硬,余(一)。②胃呈钩型,张力与蠕动尚可,胃窦部粘模增粗,走行紊乱,输血前,肝功能,TP47g/LALB25g/L血常规:WBC4.1×109 g/LRBC2.40×1012g/LHB61g/L,经积极补充红悬及血浆后,术后肝功能TP56g/LALB31g/L,血常规:WBC4.7×109g/L,RBC3.95×1012g/L,Hb106g/L,决定行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I式吻合术,术后予输液、抗炎、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半月,因患者未严格按要求饮食,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及发热,再次入院查体,T38.4℃,P100次/分P26次/分BP110/80mm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贫血面貌,痛苦面容,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无增宽或狭窄,左侧胸廓稍压痛,左侧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极弱;B超:左侧胸腔积液;食道吞钡造影:食管下段细盲管考虑为食道瘘管可能;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大量混浊液体,见食物残渣;美兰口服液见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淡蓝色液体。

1.2治疗

①禁食,胃肠减法;②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及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左侧胸腔;③空肠造瘘,于造瘘管中持续滴入牛奶、菜汤、鲜橙汁等多种营养物质;④三升袋中滴入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葡萄糖、钾、钠、镁人体所需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⑤静滴白蛋白促进吻合口愈合;⑥加强输液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1.3结果

因患者及家属拒绝配合治疗,患者因癌细胞全身多处转移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手术4个月死亡。

2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行Billroth 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及Billroth II式胃空肠吻合,吻合口漏常发生于胃肠吻合与胃残端吻合界三角区,因此该处加荷包埋入缝后有必要,其次吻合口张力过大,也易导致吻合漏形成。

2.1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漏:在十二指肠有严重疤痕和炎症的患者,施行Billroth I式吻合易于发生这种瘘。

2.1.1发生瘘时呈现中度或轻度症状,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经切口上部漏出胆汁染色液体,瘘管常局限于上腹部。

2.1.2手术指证,腹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或不能控制的腹腔内积液,小的裂口缝合再以大网膜敷贴加强和广泛引流。如为大的破裂必须转为Billroth II式或Poux-en-Y重建,十二指肠残端可缝合并大网膜以加强,放置侧方十二指肠造瘘减压并放置腹腔引流。

2.1.3处理方法

①寻找或控制恶化因素,如远端梗阻;②完善检查如TC等;③抗生素应用直至引流充分,败血症征象消退;④开始时肠外营养支持继以放置饲养管,于超过吻合口远侧,供肠内营养;⑤应用生长抑素。

2.2胃肠吻合口漏

①小裂口有时用非手术方式,不能控制的瘘需手术,缝合后再加以大网膜敷贴;②若瘘口大,则吻合口必须切除,胃切除缘必须是健康组织,进行新的胃肠吻合或ROUX-en-Y重建。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普通外科手术学,2007,250―254.

上一篇:自体输血抢救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36例 下一篇:提高聘用护士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