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言文专题八 发愤吐露 不平则鸣

时间:2022-07-29 03:32:52

新文言文专题八 发愤吐露 不平则鸣

寻根溯源

君子之所以自强不息者,即天行之健也,非天行之健,在彼而君子仿之于此也,天人未始不一也。孔子发愤忘食,学而不厌,孔子非取之外也,发愤乃孔子自发愤学,乃孔子自学忘食不厌,即孔子之自强不息。

这是《易传》中提到的发愤,强调的是个人的自我奋发。

平王有辛苦之言,而无发愤之意;有求助之言,而无自立之意,岂有如此而能中兴者乎?

这是《尚书精义》中提到的发愤,强调的是努力与超越。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记载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不知老之将至”的勤奋努力的形象。

阅读链接

课本中的“不平”与“发愤”

下面从必修和选修教材的三篇课文入手,谈谈“发愤吐露,不平则鸣”这个共同的主题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表现。

这三篇文章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和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第一篇见《必修五》,《〈史记〉选读》也选了。后两篇见《唐宋家散文选读》)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文选》卷四十一)

司马迁因为在李陵投降匈奴后,替李陵说了几句话,被汉武帝判罪,受了腐刑。受刑以后,他要发愤写完《史记》,所以说了上面的一段话,指出从周王到韩非,包括“诗”三百篇,都是“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提出发愤著书说。

1.翻译画线句。

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写了《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唐宋家散文选读》,《古文观止》卷八)

2.这段文字与《报任安书》节选文字论述的主旨相同吗?请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两篇文章的角度不同,因而提到不同的事物各有各的不平则鸣。“发愤之所为作”,举出从文王到韩非,即圣贤人来。“不平则鸣”,也举出“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这是两者例证的相似处。“贤圣发愤之所为作”,所举的人,不如“不平则鸣”所举的人多,讲“不平则鸣”,历举各个时代的人,又举出各种不同的鸣,如“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还有“以道鸣”,“以其术鸣”,“以其所能鸣”,“以其诗鸣”。这样,虽然主旨相似,但由于写得有变化,就显得不同了。

再看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聘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唐宋家散文选读》,《古文观止》卷十)

欧阳修讲“穷而后工”,与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及韩愈“不平则鸣”的立意相似。这里也讲“忧思感愤之郁积”“写人情之难言”,跟“发愤之所为作”“郁于中而泄于外”是一致的。但由于说法不同,论点也略有变化。既然讲“穷而后工”,就要从为什么“穷而后工”谈起,谈到“穷”跟“工”的关系,这就跟“不平则鸣”的从“不平”来讲不一样了。

3.比较《送孟东野序》与《梅圣俞诗集序》的异同,完成下表:

几篇文章的论点相似中有变化,皆成名篇。

“发愤”类型分析

1.勤奋;决心努力。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史记・孔子世家》)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宋史・文苑传五・苏洵》)

欣欣然发愤忘食,日新其德。(荀悦 《汉纪・昭帝纪》)

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2.发奋振作。

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于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后汉书・班超梁传论》)

逆竖滔天,王室如毁,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南史・文学传・祖皓》)

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 一敬尤敢言。(《明史・欧阳一敬传》)

3.发泄愤懑。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九章・惜诵》)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庄周)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着斯论。(成玄英《〈庄子〉序》)

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史记・伯夷列传》)

董卓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

(《后汉书・袁术传》)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5.含恨。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汉书・司马迁传》)

昭子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杂驳》)

城陷,发愤投水死。(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

古诗中的“发愤”与“不平”

诗中的“发愤”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注】俭妆是当时流行的妇女妆饰,虽然叫俭妆,实际上很花钱,只有富贵人家的女子才学得起。

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诗歌在平静的叙述中隐含了愤慨之情,你能体味出来吗?

(1)郑燮说他的绘画是“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请分析这两句诗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枚女儿因受礼教思想影响,早嫁而孀居,袁枚在《见孀女伤怀》中写道:“漠漠风寒锦瑟弦,飘飘发尚垂肩。信心三载成孀女,还是人家未嫁年”,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的"发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坡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竟使爱妾朝云泣不成声,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朝云为什么流泪。

【注】“天涯何处无芳草”从《离骚》中灵氛对屈原的话化出。灵氛说:“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东坡借此以暗示他的愤激,责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傻,留恋于当时的王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的"不平"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贺新郎》)

这首词是赠陈亮的,“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既是转述陈亮的誓言,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夫子自道”。词作表现了辛弃疾怎样的“不平”之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欣赏

“发愤”与“不平”之声

1.“闭门读圣贤之书,拯救天下绝学”的发愤

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2.“慷慨豪迈,渴望有大作为”的“发愤”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李白《白马篇》)

3.“窥透生死,勇承大义”要铲除的“不平”

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已为不平能割爱,更将身命救深冤。

(司空图《冯燕歌》)

4.因“困顿不得志,寂寞无友”而生的“不平”之叹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楚辞・九辩》)

5.“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就因为胸中的“不平”之气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6. 万物长鸣,皆因“不平”

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

(苏轼《定惠院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7.“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不平”之鸣

白首元无一事成,朝来大笑绝冠缨,花飞早已知春减,漏尽宁容更夜行,萧散且为无算饮,猖狂未免不平鸣,玉关青海今安在,麦野桑村送此生。

(陆游《白首》)

探究发现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

文章穷而后工。――欧阳修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日]厨川白村

爱情诗是失恋的产物。――[德]歌德

一切文学当是对现状的不满,人生充满蹉跌才可能铸就诗歌的辉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也。正因为有不满,所以才有吐露的冲动。当然这个生命是不甘沉沦的,不甘就此罢休的,才如此桀骜,如此悲壮。

这是古代诗文一个常见的主题,浓郁的情感、满腔的悲愤,很能蛊惑普通人的情怀,也正是这种情怀,让芸芸众生在平庸中有所超越。

请选择你熟悉的作家作品,研讨“不平”与“发愤”主题在其创作中的体现。

参考答案

1.⑴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 ⑵这些人都是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们的志向。

2.这段讲“不平则鸣”,与上文“发愤之所为作”的说法不同。但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指“意有所郁结”“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与韩愈讲的“郁于中而泄于外”是一致的,所以提法虽不同而主旨相似。

3.①列举梅尧臣的“穷”。②得意而为朝廷歌功诵德,不要老是穷困感叹。

4.贫家的女子尽管气质好,品性好,针线活也好,可媒人就是不上门来,还得自己去求媒人。由于针线活做得好,一年一年老给有钱人家的姑娘做嫁衣,自己早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却就是嫁不出去。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贫女如何急着把自己嫁出去,而是表现寒士不得志,急着想得到人们的赏识。这是男性把自己比作女性以抒发愤慨的诗。

5.⑴世人喜热,诗人却偏爱冷,这一热一冷之间,感受不同,见出心境之迥异了。诗句充满了疾俗愤世、孤高标举的怪僻气氛。 ⑵袁枚感伤自己年轻寡居的女儿,满怀慈情,洒落纸上,蕴含着对置女儿于死地的理学的愤懑之情。

6.朝云早已知道他“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读到这样暗示“尔何怀乎故宇”的诗句时,想到屈原因忠君而见斥,终于自沉,怕东坡也遭同样的命运。而她自己又不能帮他减少困难,只有以泪洗面了。

7.“男儿到死心如铁”是说到死都不会改变那份坚定如铁的心思,“杀贼复国”的理想不能实现,是辛弃疾一生的“不平”处,词人通过这种方式“鸣其不平”,同时向人昭示了他一颗拳拳不忘祖国的赤子之心。

上一篇:《今生今世的证据》阅读写作示例 下一篇:高考语段压缩题的三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