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鼓励教学

时间:2022-07-29 02:47:37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鼓励教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小学美术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学生也非常喜欢上美术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制作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鼓励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鼓励教学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鼓励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可以主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相关事物进行感受、联想,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美术教学的预期效果。比如,在教学“动物王国”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动物视频,让学生进行欣赏,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一些动物的绘画。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展开全面的学习,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指的就是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之后进行自己的审美辨别。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而言,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个性等,在进行审美的时候,就会存在着相应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以事先对某一审美作品进行统一的评价,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孩子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作品进行欣赏,进而阐述自己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老师可以介绍一下作品创造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自身的一些情况,让学生观察作品,进而从作品中感受一些作者的情感,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画的是什么?色彩、用笔具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之后,鼓励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作品色彩单纯,非常明快;有学生认为作品色彩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学生认为作品中体现了生命被压抑的状态,正在努力发出呐喊……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就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教学,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因为爱 所以骗 下一篇:拿什么对付“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