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感悟音乐文化

时间:2022-07-29 02:29:55

利用多媒体感悟音乐文化

音乐、文学、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从古到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名作、名画,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与展现着时代特色的美曲、美文、美画,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美、语音、音视有效的综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文化。

多媒体让音美交融、视听互补

音乐与美术是中小学正式开设的艺术课程,因而在教学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是艺术教师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音乐从听觉感受美,而美术则从视觉获得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比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出示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纤夫》,带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启示,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些纤夫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情怎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纤夫们沉重的劳动、艰难的步履和满腔的愤怒,在学生内心深处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当歌声响起,纤夫们时而叹息、时而呐喊的心声在学生耳边回荡,激起阵阵浪涛……学生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有的说:“我听到了纤夫们悲愤的呼叫声。”有的说:“我感到纤夫们用尽了他们的全部力气在搏斗。”有的说:“我觉得纤夫们团结起来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纤夫们拉着沉重的船远远而来,又离我们渐渐远去。”有的说:“我觉得纤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时时在激励着我们。”还有的说……

语音相通,音响互补

语文里的古典诗歌,往往为小学生所喜爱和熟悉。笔者尝试将音乐教学与诗词教学相联系,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在《送别》一课教学中,笔者把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引入教学,当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深沉的朗诵时,学生们情不自禁低跟着一起朗诵起来。之后,在背景音乐声中学生说出了古诗的意境,为此创设了一种与《送别》一歌很接近的教学意境和教学情感。而《送别》的歌词(李叔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本身就是一首很凄美的古典诗词,意境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十分接近。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很好地渲染了这种伤感的氛围,加深了学生们对乐曲《送别》的理解和对离别时情绪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学生也从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中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

音视综合,情感互补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于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广为传播,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

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观看录像时的前后两次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变化。

师:上校听了你们的歌声,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欢不欢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上校的歌声。(录像,第一次演唱的《雪绒花》)非常温馨的画面,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你觉得上校的歌声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生:对孩子和家的热爱之情。

师:说得真好,可是美好的生活随着二战爆发而被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家乡,还逼迫上校为他们工作,上校不愿意背弃自己的国家,决定举家逃亡。在德国法西斯的密切监视下,在全场都是奥地利人民的大剧院里,上校又唱起了这首歌曲,请你们仔细体会这次的演唱和上次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生:有点悲伤,心情很沉重。

师: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情况,这种情况让你想到了什么?(情况:上校哭了,伤感的)后来怎样?

生:全场都在唱。

师:是的,当这首象征着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大剧院时,所有听众的内心都沸腾了,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一齐唱了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慌。

师:同样的歌曲,随着故事的发展,随着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给人带来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带着自己的体会,把自己当成是上校,让美妙的歌声再次响起吧。(利用多媒体与影视作品的相综合,升华了歌曲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内心)

音乐作为一种动态的时间艺术,却在音符的运动变化中提供了较之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更为广阔的联想天地。利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与其它艺术融通互补,更有利于学生多样化知识结构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

上一篇:关注思维差异,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创设趣味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