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时间:2022-07-29 02:06:04

孔子在一切事情中都是执其两端,取乎中庸的,即使在德行上,也是如此。他不认为我们应该以善报恶。有一次人家问他:“以德报怨,何如?”他回答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善报恶的道德准则来自于与孔子同时代的中国道家思想,后者更类似于基督教学说。道家创始人老子(他被认为比孔子年长一代)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报怨以德。”

――英国哲学家罗素《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快乐理想》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语出《论语・宪问》。大意为:有人问孔子:“你觉得以恩惠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么,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还不如以公平正直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怨恨,以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恩德。”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语出《老子》第四十九章。大意为:对于行善的人我是善的,对于不善的人我也是善的,其目的不外乎使他们向善。对于诚实的人我以诚待之,对于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待之,其目的不外乎使他们也能变得诚实。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语出《老子》第二十七章。大意为:有道之人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报怨以德】

语出《老子》第六十三章。大意为:对于别人的怨恨,要以自己的善德去面对。

罗素对于中国文化之了解,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是不多见的。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微言大义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罗素所引老子的引文,都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统治策略,大意是说:圣明的统治者善于体察老百姓的处境和想法,不管他们是善是恶,对自己是什么态度,都应该基于自己的善德和信德来对待他们,以无为而治的态度,来取得人民的信赖。这是为圣人王者设计的治国宏图,与基督教精神里别人打你左脸,你连右脸也转过来让他打的所谓谦退隐忍并不类似。

文中所引孔子和老子的几段语录,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怨恨。孔子与当时人的讨论,应该是在老子“报怨以德”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老子“报怨以德”的主张,在孔子的时代,在一般人的言行处事中,成为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善恶的乡愿作风,所以孔子认为在一般的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对于别人的恩德或怨恨,区别对待。这符合孔子以人为本的仁道原则,同时也符合其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处理事物的中庸原则。

从现代社会来看,具备基于内在仁德,注重权变时宜的中庸人格,才会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应对。这就是《中庸》所标称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人格。这不仅是成为一位优秀的治理者,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

(选自《月读》,中华书局)

上一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下一篇:Companies to Check Every Package Mai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