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回绕的沁香

时间:2022-09-06 05:40:10

在这个忙碌着的世界里,生活仿佛被忙碌着的人用学习、工作填充,或者可以说是掩埋。我们对世界的触感停留在了它现代化的外表上,而无法触及它的本源。也许,有很多简单的东西,被人们忽略,最终导致消逝。其实,正是因为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缺少了一份属于简单的乐趣,而这些乐趣却停留在了记忆里,停留在了我们遗失的美好里。

“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他们有时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汪涵在书中带我们走遍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一些你从未留意过的小胡同、小巷道;带你品尝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你从未听过的香干、糍粑;带你拜访的不是作家、歌星,而是一些普通的木匠、师傅,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凡、那么简单。

汪涵用自己朴实中透着诗意的话语讲述着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不论是靖港的香干,还是聚元号的弓箭,亦或是苏杭的扇骨,这些走在消失边缘的工艺,也许在你不经意间完全消逝在记忆中,而它们的美丽,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也许永远都无法领略了。

“沩水河悄悄地伸了一个懒腰,它的安静可以疼爱所有的水鸭和慈姑。它流经的地方,老屋子里还有人住,我的香干的故事也要讲完了,河水流得漫长却从不孤单,河面上有时风起,在河边,我曾和一个作坊相爱。”这是“靖港香干”的结尾,给我们留下的是和汪涵一样的无限向往。河流是永恒的,缓慢的水流中,它夹杂着多少时间的神秘感,时间给他留下的是留念,是怅惘。当你漫步在一条你记忆中的巷道里时,熟悉的味道顺着泥土的气息,在空气中飘荡,吮吸一口,脑海中闪现着一些片段,你的童年,那个被定格在永恒里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你是否记得?依稀还能想起一些,大街上冰糖葫芦的叫卖声,过年时的爆竹声,时间给我留下的如雾中的城堡,美丽却不清晰,但又令我无比的羡慕向往,可是谁又能说,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再去重温那些美好呢?

当在沩水的漂流到了目的地,上了岸,一个普通的小房子里传来了刨木花的声音。我想说,木头有着一股难以抗拒的独特味道,让人忍不住寻觅这诱惑的根源。走近,扬起的刨花如翻滚的浪花,一波接着一波。木盆是漂流的使者,是一段流浪的开始,不论是我们熟知的唐僧,还是童年的来年(汪涵的小名)。当夕阳西下,一个少年嘴中嚼着青草根,半躺在木盆里,周围是满是绿色的山坡,少年从山坡的顶端滑到山底,欢乐的笑声虽然不大,却让人的心湖扬起浪花。我经常会想,假使有一天,我想要远离这尘世的喧闹,也许我会选择一个木盆流浪吧,只是安静地流浪,没有世俗的复杂,那是多么的简单而令人向往啊!你,会有一样的想法么?“我明白木盆就是我童年的奥德赛,因为木盆,我的漫游没有任何界限。”是的,敢问这世间还有哪儿是这简简单单的木盆无法抵达的呢?我想应该是找不到答案的吧。

脚步声在江南雨巷中渐起,也许,每一个关于伞的故事都应该有一个美丽的开始。“人生会有无数次与大雨的不期而遇,也会有无数次的小雨如约而来,你总需要一把伞,你用它劈开雨点,毅然前行。”也许每个人都懂,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就像那把油布伞,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为你撑开,为你守护,甘愿淋雨挡风,她的美丽只有在极短的时间里显现,而又在极短的瞬间消逝。养育巷,一个很普通但也很贴切的名字,书中汪涵童年的故事便是在这里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着。“每一场雨都是一次固定的引导,指向同一个方位,我的记忆之门重重叠叠,还是要从第一扇打开。”雨后苏州的养育巷里,一位老人收起油布伞,轻轻地抚摸着手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她牵着孩子的手,如同护着一盏红红的小灯笼。弄堂的天空很窄,伞下的天空很广阔。汪涵童年的记忆有奶奶,有养育巷,有这把油布伞。每个人对于小时候的记忆也许都有一些模糊,而我却格外记得,我的童年一直都在外婆的身旁,她带我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转着圈,也在我并不清晰的记忆里画着数不清的圈,一个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更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我就是在这一个个故事中转着,听着外婆的那首歌,慢慢地长大。

我从未想过舞台上那个幽默搞笑的汪涵大哥会倚在一棵树边,双手抚琴,这世界静得只剩下你自己和那琴声,这琴声又将你融入,而后消失在黑色中,世界不再剩下什么。我们往往羡慕别人多才多艺,会这会那,但从未想过,如果自己去尝试,去努力,也未必不会比他更出色。但倘若是去做一棵树呢?我想不会有人比汪涵做得更好,他说自己愿是一棵琴之树,将悠扬的琴声延着,延着,直到生命的尽头。为什么会说起树呢?“因为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和人的生命本质最接近的就是树。”我们便就是这样匆匆而过,像一棵树一样不引人注意,只是在四季的变换中,从生命的开始走到结束。琴伴树而生,《红楼梦》里面林黛玉说弹古琴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崖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而在这喧闹、复杂的世间,除了树下还有哪儿可以心不外想呢?读一棵树,抚一把琴,我想这也是很多厌倦了现在生活的人会选择的将来吧。

世间最简单的颜色莫过于黑和白。而在中国辉煌的文化中,书法便融入了这两种最简单而纯粹的颜色。墨,在我看来是一种平凡而普通的东西,却在“墨想”一节中大放光彩,尽显着他的尊贵。当笔被浸入池子里的时候,视角也被挪到了水中,一大团墨由浓而淡,最后无边地蔓延开来,丝丝缕缕流淌于水中,又如烟雾般地往上升腾,想要造就一幅微观的奇景。“原来,墨就算被人洗尽了也能这般美丽”。生活的单色调被这墨想所打破,让这无尽黑白的岁月里有了一丝光亮。

在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这本《有味》时,仿佛一些生活的点滴也被我抓住,即使是那些容易被遗忘的。长辈们总说年轻人喜欢现代化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媒体,我却觉得是他们并未体验过这生活中那些很简单的东西所蕴含的无穷美味,那种让人一次就无法忘却的美味。那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却真的存在,在你的身边不断地回绕着,浸透着你的精神世界。

若说要为那些生活中的好味道找一个恰当的形容词,那么“沁香”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沁人心脾,香远益清。

(指导老师:项笑贤)

上一篇:睿智思辨,以理取胜 下一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