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化学传统教学到探讨性教学的改变

时间:2022-07-29 01:35:08

浅论化学传统教学到探讨性教学的改变

摘要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化学教学目标的落实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又是实现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广大一线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了解也愈来愈多。但是许多老师认为只有在较好的学生中开展探究教学才效果好;开展探究性教学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怎么解决有限的教学时间问题?能否完成教学任务?。也有教师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只注重点的教学,不注重面的归纳,造成学生成绩下滑。所以只有熟悉传统教学,才能到探究性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传统教学到探究性教学的转变

一、传统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他形成一套理论,他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推理法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倡: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智慧,主张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前苏联的赞科夫提倡:教育应当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具有发展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掌握他们所不能了解的新知识。所以,传统教学也不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他注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出新的知识,他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例如:我在讲高二化学醛类时,按如下设计:学生回忆乙醛的性质归纳醛类的性质推知丙醛的性质。

写出丙醛与H2、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醛加氧氧化的特点讨论甲醛的氧化反应:1。甲醛催化氧化的产物;2。1mol甲醛最多能生成多少mol的Ag。

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缺乏主动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趣味性,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传统教学到探究性教学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的单纯地传授知识,向创新教育的转变,其关键一环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探究型课程是近年教育部修订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式,一经提出便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它使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势必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

三、探究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习内容拓展成开放的、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原有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抓住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的融探究性学习于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探究型课程的开设,可以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探究型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需解决的问题,共同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师生、生生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这一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设置情境─引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主动探索─探讨启发─交流共赏─点评升华。即:教师首先讲授基础知识,设置情境,然后有目的地引出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学生先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积极的探讨。当然讨论必须是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之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成果汇报,使不同成果在全班得以交流和共赏,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讲授者、评判者转变为服务者、组织者、协调者、合作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1.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开放性化学教学采取以“问题”为核心,以“思考”、“讨论”为手段,以“实验、推理”为途径,以“发现”、“创新”为目的的策略。教师在探究型教学的初期需埋下伏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题目本身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需注意设置必要的悬念与障碍,使探究内容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逐渐地由“有疑必问”过渡到“自疑自解”。

例如:我在讲高一教材第一章碘时,故意提问学生碘的用途。有的学生马上想起“加碘食盐”来。我接着问:“食盐中加入的是碘单质吗?”一时学生回答不出了,但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何用实验验证呢?”我追问道。于是他们开始设计思路,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与实验。向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蓝色出现。结论:食盐中不存在碘单质。那食盐中加入的到底是什么形式的碘呢?学生头脑中马上闪现出这一问题。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方案一:碘离子;方案二:碘酸根离子。为了寻求科学的答案,学生们再次思考、设计、判断、推导着,不断地批判、假设、验证。

设想实验现象结论

加入适量氯水

(1)碘离子(I-)NaCl溶液───CCl4层无紫红色出现食盐中无

加CCl4溶液、振荡碘离子

加少量KI溶液,滴入适量稀H2SO4

(2)碘酸根离子(IO3-)NaCl溶液───CCl4层有紫红色出现食盐中

加CCl4溶液,振荡有IO3-

(说明:①假设1中若存在I-,Cl2+2I-2Cl-+I2,用CCl4萃取I2,该层为紫红色。

②假设2中若存在IO3-,IO3-+5I-+6H+I2+3H2O,用CCl4萃取I2,该层为紫红色)

此时,会有一个小代表很兴奋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外加有理有据的分析与实验演示。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气派。这一发现对于孩子们来讲,绝不亚于化学家的新发现,大家高兴的不得了。此时我再给以适当地点评与鼓励,然后告诉学生们碘单质不能直接食用,而碘化钾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也不被采用,所以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

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亲身参与探究探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中既有独立的思考,又有相互间的分工与协作的锻炼。渐渐地,他们有了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让大家觉得探究性学习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2.探究型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地是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想象等。所以“探索性”是探究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平时就注重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说“不”,且“允许尝试”、“允许错误”、“允许改正”,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尽量多给他们时间,让学生在反复尝试探索中充分施展其智慧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敢于突破原有的“定势”,这也正是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比如在讲高一化学第一章氯化氢溶解性时,涉及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实验——喷泉实验,学生们看完演示实验以后忽然有人问:“是不是只有象HCL一样,在水中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呢?”我反问学生们“你们谁有高见呀?”“是吧”“不见得”……大家议论纷纷。

经过讨论与实验,似乎否定了CO2、Cl2等气体,其中有的学生感叹“CO2、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小了。”我立刻抓住他们那句话的定语“在水中”,“那在什么中可使它们的溶解度增大呢?”一句话提醒了几个反应快的学生,于是学生们重新设计、实验。最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结果。只要将原来胶头滴管中的水换成浓NaOH溶液,CO2、Cl2便可实现“喷泉实验”了。(说明:NaOH能与烧瓶中的CO2、Cl2反应,从而增加了气体溶解度,同样可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又如:在讲授酸碱和中滴定之前,我给学生设置了一道思考题:如何测定一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经过思考后,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已见,方案更是异彩纷呈:分别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①加热蒸干,称量所得NaOH固体的质量,换算成其物质的量,再根据公式C=n/v进行计算,便可知NaOH溶液的浓度。②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可知沉淀质量,根据方程式计算推知NaOH质量及溶液浓度。③加入过量的金属铝,充分反应,测定产生氢气的量,再推算NaOH的量,近而求其浓度。④用已知浓度的HCl进行中和滴定至中性,根据耗酸量推知NaOH的浓度……

听完他们的发言,我并没有立刻肯定或否定某种方案,而是让方案相同的学生结合成组,帮助他们对一瓶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定。经过实践与比较,大家一致认为还是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更方便可行,而且误差更小。最后,通过讲评我将学生的思路回归到“酸碱中和滴定”上,点出课题。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调动了他们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在学生们的思考、探索中很自然、轻松的完成了教学。

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应试教育中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了今天的主动学习。这一转变让学生既生动地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又体会到学习与乐趣同行。

3.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有生命力。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能力所及的与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探索情境,让学生们亲自参与设计、探索,使书本中的知识在不断地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创新。在应用中去发现问题,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渐渐地学生的思维随之活跃起来,思路也开阔了。

例如:一位学生在给家人做鱼时,想到了加入一些食醋和酒可使鱼的味道特别香醇、鲜美。她的做法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菜谱来的,而是从醋化反应(酸+醇水+酯,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中得到的启示。他们还曾应用化学知识,自制发酵粉,做土豆(蕃茄)电池,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测定农田里土壤的PH值,建议家长如何去合理使用化肥……另外学生还和我一起多次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对环境污染更少。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采用探究型课堂教学,着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会自然而然地领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方法,并自觉地应用到实践中,使我们的教育达到“行虽微,而旨甚远”的目的。

四、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注意点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其主要是获得知识,所以我们要及时点评,并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要只为探究而探究。

例如:我在讲高一化学钠的性质时,问:钠与硫酸铜溶液怎样反应?学生齐声回答:生成硫酸钠和铜。然后请学生用实验验证,并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总结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通过小组讨论和我的点评,有些学生说:为什么有黑色固体?又通过小组讨论和我的点评后,学生哦的一声,原来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反应就迎刃而解了。接着我又接着问:钠与氯化铵溶液怎样反应?这样知识在学生探究中被发现,在归纳总结中得到提炼和升华。

探究型课堂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他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使学生既能尽量多地获得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讲高二化学甲酸的性质时,按如下设计:学生回忆乙酸的性质归纳甲酸的性质。学生马上回答:酸性和甲酸的酯化反应。我接着问:甲酸会不会发生银镜反应?请学生通过实验回答,实验后,学生奇怪地说:甲酸怎么会发生银镜反应。我接着请学生分析甲酸的结构式,要求标出官能团,并问甲酸有没有醛基?学生兴奋地回答:“有”。接着请学生讨论归纳甲酸的性质,说出甲酸的氧化产物。比较甲酸形成的酯与一般的酯的性质的异同。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积极參与,兴趣高效果好。

当然,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并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去灵活地运用。总的一条就是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去主动探索、求知。做到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①《教学管理》“农村中小学如何开设探究型课程”赵徽

②《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2日“关于探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李伟

③《教学理论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十大误区”吴克勇

上一篇:镇政府年度档案工作打算 下一篇:乡镇政府实习体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