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英语课堂

时间:2022-07-29 12:37:19

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英语课堂

摘 要:本文剖析了影响学生有效参与的种种不利因素,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改善的途径,即课堂有效参与的促进策略。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高效。

关键词:有效参与;因素分析;促进策略;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82-2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在消极参与模式中,一般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事,如听讲、记笔记、跟读、背诵等。积极参与模式中学生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参与教学,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整合,分析,参与pairwork或groupwork活动等。

最近笔者做了一个有关有效教学的课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现在的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较初中和小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太喜欢表现自己,而在教师看不到的时候显得很活跃。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又缺乏独立能力。很多学生的抗挫能力较弱,小小的挫折可能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不喜欢参与教学活动,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状况无疑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成了我必须得解决的重要事情。

语言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有效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上下功夫,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

一、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的不利因素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人的全部生活过程中,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钻研,主动阅读有关书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更明确,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就会变得更强烈,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有时在教师的要求下勉强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被动参与往往有赶鸭子上架之感,让学生有太多的不情愿、太多的忐忑、太多的尴尬,其结果往往是磕磕碰碰、草草收场。这样的参与不仅难以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因此使学生对参与产生恐惧。这有何实效可言呢?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只是盲目机械参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面对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各种需要其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游戏、操练等,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对活动实质的把握,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只是盲目地跟从、模仿,只会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机械地游荡于活动间。这样的参与,其实效性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雷同,使参与显得乏味

单调、雷同的教学形式折射出的是教师创新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欠缺。缺乏创新氛围的教学,是令人乏味生厌的,其生命力是短暂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大打折扣的,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不会理想。

4.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梯度,使参与显得尴尬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需求的、能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往往会忽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出现教学活动缺乏挑战性或曲高和寡的局面,进而使学生的参与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影响参与的实效性。

二、有效参与的促进策略

1.寓学与乐,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体参与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无论是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学生的兴趣是永恒的主题。这要求老师对每一节课都高效投入。如创设情境、利用实物、图片、投影仪、多媒体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潜力,也就可以避免使参与停留在表面。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 2 Project Making a travel leaflet这一课以介绍香格里拉这个地方为例子,让学生仿效制作一份旅游手册。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也分析了班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精心设计了一节多媒体课,里面的教学活动指向明确,受众面广。其中包括看一看,说一说,查一查,比一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和大家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或向往的地方,一起交流这些地方的美丽风景、悠久历史、饮食文化和民情民俗等信息,从小组的讨论中又提炼出“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旅游资源”的思想教育元素。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老师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方向,引导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小组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同时,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做到吃透教材,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小觑。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兴奋点,使日常的教学能合他们的胃口,并附以恰到好处的表扬、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2.面向全体,给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促进学生持久参与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法过程化。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地进入状态,有一种完成任务的迫切感,于是就出现了参与任务的欲望。其次就是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学习,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紧扣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要求。其三,到达一定熟练程度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讨论等,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一些表演,对知识加深巩固,同时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其四,学生自己组织参与,自己创设活动情景,运用新知,自己操练,表达自己的创意成分相对多一些,和生活也紧密联系起来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创活动进行评点,以表扬、赞赏为主,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如我在教授Module 6 Unit1 Project Putting on a play一课时,我首先跟学生明确了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这堂课要干些什么。通过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活动安排,学生都很愿意参与到我设计的一系列让他们兴奋的活动(读一读,答一答,练一练,演一演)中去。最后,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我让他们进行创作,小组成员分配好任务后,自己商量,自己准备,自己排练,到后一节课就让他们表演。看得出来,全班学生都挺愿意表现的,我也给他们提供了满足他们表现欲的一个平台。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达到在活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整合信息技术,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任务活动还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型”的活动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尽可能地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对于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密切关注,仔细聆听,并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要因人而异,视活动的难易而有所不同。评价可以由老师实施,也可有学生参与。通过评价,使学生明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成功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动机,能持久其参与的积极性;失败亦能促使其调整学习方法,在挫折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并期待在下一次的参与中取得成功。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其实效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3.加强指导,提供积极参与课堂的保障,促进学生深层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空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自主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才能记得住、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如我在教非谓语动词这一语法难点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对这一板块的语法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做题总是错。我再三思索,决定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让他们通过讨论,挖掘问题,列出他们容易出错的题目,并找出错的原因。我则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分析句子结构,真正扫除自己知识的盲点和弱点。通过这种教学,成绩好的同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平时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胆小怕羞的同学也开始踊跃参与,表现出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学生们不但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有效参与的评价标准

1.参与目的:学生的行为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互动,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一盘散沙式自由活动。

2.参与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兴趣,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学生情绪的脉搏,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注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或结论,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参与教学的成功的愉悦。

3.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补充一些思维量大的内容,使其在知识上纵向加深;对于接受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重在引导他们刻苦钻研,向优等生发展;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以强化基础为主。

4.参与深度: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的思索,有序地将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方法,还发展了思维能力。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这正是素质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体现。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深入人心的今天,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实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当每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时,当每位教师都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能让每位学生有效参与时,又何愁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道义.《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

上一篇: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教育 下一篇:夺冠奇葩 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