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教师业务修炼的理想平台

时间:2022-07-29 09:38:29

校本研修:教师业务修炼的理想平台

多年来,关于学校自主发展教师专业修养,国内外教育家持不同的说法。一是“校本培训”说。教育专家认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靠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技能的再培训,以弥补大专院校理论学习对教学一线实践需要之不足。二是“校本研究”说。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许多教育专家提出了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学校培训模式,他们指出,基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即时需要,提倡以学校自主研究为内容的教育科研方式。三是“校本研修”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是外部促进和内部觉醒相结合的复合成长模式。它应该是在学校自主培训和团队研究基础上的自我修炼,是一种基于学校教育和基于教师发展的主客观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农村教师专业修炼的内容,除了职业理想和事业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修内容就是修炼学科素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学校很难像城市学校那样,完全按学科课程计划配备教师。农村教师往往是今天教语文,明天可能又上数学,也许哪天又代教一节物理或者体育。因此,学科业务修炼成为教师适应农村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以教材研修为背景,增强课程意识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是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材料。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课程标准下的“一标多本”,教材版本呈现了多样性,教材内容呈现了陌生化。由于农村教师适应了过去全国一本书,到哪里都可以找到教学蓝本,模仿和借鉴非常方便的状态,对于如今教材内容和变化的丰富呈现形式,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他们一时抓不住要领,找不准方向。十年教改,他们十分苦恼:“我们没有教参,没有多媒体,没有练习册,考试摸不着头脑……”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课程改革。怎么办?靠专家,专家有限;靠师傅,师傅迷茫。只有依照校本研修的思想,靠自己,靠大家的集体力量。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研究教材内容和组织教学方式。教师在研修中会自我意识到学科课程的本质意义:让学生人人受到良好的学科教育,不同的人在学科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自觉地倾其全力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学科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学科发展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而不至于像过去一样去攀比分数和应付考试。

二、以团队研修为手段,强化改革意识

以校为本的业务修炼,除了学校集体组织以外,还离不开团队协作与监督。教材研读与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估、课堂观察、问题研讨以及一系列带有“传、帮、带”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和带有科研性质的问题探究活动,没有一个不需要团队的协作。所谓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是指最佳的团队成长模式。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下,应该重点研究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课程理念把关于学习方式和学生终身学习等问题引入课堂,但如何实施、有没有效果,这是靠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无法完成的。由于教师团队中每个人的经历和认识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教师个体实践性智慧的差异非常明显,这就是形成教学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适当采取课堂观察的形式,进行主题式和参与式互动教学研讨,将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倡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予以落实,并能在团队的课堂观察中找到回馈事实性的结果,以便集体反思和个人改进。教师要随时关注别人的教学效果和操作细节,在无法言传的过程观察与体验中,凭着人的直观感知和思维追踪,洞察别人的实践性智慧,尽可能多地参与集体性的交流活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参与中观察别人的操作细节和体会别人的教学成效,在交流中分离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实践性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性智慧。

三、以自我研修为依托,发展质量意识

人的发展最主要的应该靠自我发展。农村教师人人都希望能自我发展,特别是新生代大学生自愿到农村服务,他们很想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那么,以校为本的自我研修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第一,要结合教材研读修炼学科素养。教师无论是否学科对口,都会遇到与在学校学的东西不一样的情况。因此,要多努力看学科专业理论方面的书,仔细研究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科思想和基本学习活动经验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做到不误人子弟的第一步。第二,要结合理论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修炼常用手段。每一个学科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要研究学科个性,掌握基本的发展线索和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策略与创新。第三,要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修,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他们的发展。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情、秉性、习惯等也需要捕捉。了解了学生,了解了他们的需求,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第四,要结合教学反思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教师每天在教学环境中,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都可以构成主动反思的内容。这样的自我研修靠的是自我觉醒与主动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要学会研究自己、反思自己,在不断反思中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实践性智慧。(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上一篇: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课堂模式探讨 下一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