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稳”的反差说明什么?

时间:2022-07-29 07:51:23

4万亿投资的“快重准实”与资本市场的维“稳”,不无反差。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平准基金呼声日高,但据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向港澳媒体透露,政府对救市没有一个共识。由此可见,“快”和“稳”的反差其实也就是缺乏救市共识的表现。

问题是:维“稳”真的稳得住股市吗?如果稳不住,股市会不会拖了4万亿的后腿?

尽管近日证监会官员大言不惭地说,证监会近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此次4万亿投资的刺激经济计划出台之前,证监会不知讲了多少次的维稳,也不知出台了多少“治市”的政策补丁,却没有一次是真正稳住了股市的。相反,口头上越是讲“稳”,股市非但越是不稳,反而跌起来越是凶猛,“制度治市”也没能制止股市一泻千里的暴跌。有名无实的维“稳”不仅反过来成了“不稳”的同义词,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政策市失信于人的标志。

所谓维“稳”,实质就是“只能治市,不能救市”。宁打“治市”的补丁而不思纠错的“以治代救”,说穿了,与其说是维稳,不如说是想在不改变原来的市场定位和利益分配倾向的前提下,以强化行政监管和行政调控市场的“制度治市”,千方百计维护大小非的既得利益和套利权利。

中国股市虽然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这次股改本身并未触及发行融资、分配以及公司治理等市场根本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对价和权证换流通权的做法存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对大小非进入全流通所带来的后置风险不仅没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而且也缺乏进一步推进市场机制深层次改革的决心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性措施,由此而引发严重的市场风险是不奇怪的。中国股市之所以跌得比发生了金融危机的美国华尔街还惨,不能简单归咎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整体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更不能简单地归咎于6124点所反映的股价泡沫,根本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大小非。无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片面的“治市”代替救市的纠错作用,不啻掩耳盗铃。

必须指出,当前股市所出现的强劲反弹,主要是4万亿投资的强烈刺激所致,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前期非理性过度下跌的报复。所谓“政策积累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作用”的说法,明显缺乏说服力,不无偷天之功之嫌,固然不值一提,但在某种意义上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先救经济是否也能救得了股市呢?

一方面,先救经济对于推升上市公司业绩虽然不无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政策累积效应”的发挥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度炒作,则不无透支之虞。对此,不能缺少必要的谨慎。

另一方面,先救经济虽然给股市创造了救市的有利条件,但如果刻意回避大小非问题的解决,继续坚持稳不住市也治不了市的“制度治市”和消极维“稳”政策,不仅唤不回中国股市已经失去的“比黄金还贵”的投资者信心,而且也将使市场正在失去的最基本的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以及投资回报功能更加难以恢复。

“快”与“稳”的反差,表面上是先后之争,快慢之争,虚实之争,骨子里则是救市的方向之争,路线之争,利益的长短之争。

“快”与“稳”的反差说明,救市不只是钱的事。没有思想的转变,有的时候,再多的钱也不解决问题。相反,思想上缺乏共识,“穿新鞋”也会“走老路”。

“快”与“稳”的反差说明,“虚拟经济”决不等于可有可无的“虚无经济”,如果股市信心不稳,基本功能不健全,势必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的计划不能落到实处,到头来必然拖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后腿。

“快”与“稳”的反差说明,救市与其说离不开政府的决心,不如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4万亿投资的力量固然不容小视,但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股市救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救大小非而是救投资者,那么,救股市的作用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篇:政策已全面转向 反转恐为时过早 下一篇:外刊文摘 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