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堑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7-29 06:27:14

公路路堑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 路堑是指通过开挖天然地面做成的路基。路堑通过的地层,在长期的生成和演变过程中,一般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很容易发生和破坏,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本文就路堑的施工工艺进行论述。

关键词 公路;路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29-01

在对路堑进行开挖前,首要的工作就是合理的设置临时排水沟,路堑挖方采用横向台阶分层开挖,深挖路堑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合理安排运土通道与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及施工次序,做到运土、排水、挖掘、防护互不干扰,以确保开挖顺利进行。

1 一般土质路堑开挖

对于开挖一般的土质路堑所选用的合适的机械是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进行装车,选用自卸汽车对土进行运送。在对路堑进行开挖前,首先对路堑顶部的天沟进行合理的布置,开挖的顺序必须是由上到下,开挖作业的方式选用分段流水。在开挖路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不出现积现象避免边坡失稳,排水设施必须布置

到位。

经过测设确定边桩的位置后选用机械对其进行开挖,为了便于人工对边坡进行修整在开挖时需要保留0.2 m~0.3 m的保护层,在路堑施工的过程中,边坡的控制是逐层进行的,每间隔10 m的距离需要插杆挂线,然后人工对其进行修刷。如果有坑穴在边坡上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先挖台阶,然后再用浆砌片石进行

嵌补。

路堑开挖至路肩设计高程以下0.6 m时,需要在其表面做成排水坡,坡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为确保不扰动表面下面的地层,需要留10 cm~20 cm厚的土层不对其进行开挖,等到对基床施工时,再将先前预留的土层挖除。

2 石质路堑开挖

在对最上层的路堑施工前,首先对顶部的排水系统进行施工,以免地表水的集聚,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及时的检查,施工时选用人力配合推土机,爆破石方时,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必须选择合理的爆破方法,同时一定要确保坡度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路堑较长,分段对其施工。如果路堑较短且比较平缓可以选用全断面进行开挖施工。常用的机械设备有推土机、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

3 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

对于半填半挖的路基施工时,需要挖除一定厚度的土层进行换填,主要是使路基的横向的刚度满足要求,以免出现沉降。换填所选用的材料一定要满足基床条件的要求,同时需要在底部排水坡,排水坡的坡度控制在4%左右。

对于路堑的岩石路基与土质路基的纵向连接时,需要合理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设置由土质路基的换填底面向硬质岩石换填底面顺坡设置。过渡段的长度不得小于10 m。同时确保过渡段所选用的材料满足质量要求。

在对半填半挖路段进行施工时,需要在填方的边坡上开挖宽度2 m左右的台阶,同时确保其高度与自然层的厚度相等。台阶的开挖应保持与填筑的进度一致,不能出现开挖后久置不填的现象,同时在台阶填筑前,需要用小型的设备对其进行碾压,确保其压实度满足要求。

4 深路堑、顺层路堑的施工

深路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如果施工地段是风化岩石或土层,边坡的暴露面尽量减少,暴露的时间尽量缩短,对坡面进行及时的防护。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做好挡护工程的施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深路堑进行施工时,最好把工程安排在旱季,尽量不在雨季进行施工。

线路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

5 过渡段施工

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确保线下工程刚度的均匀、合理过渡,将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控制在规定要求以内,确保线路运营安全。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满足压实度标准。

过渡段填筑与路基本体同步,其拌和、运输、压实与基床表层施工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涵洞两侧须对称摊铺碾压,过渡段施工放样应注意留出外包土层的位置;过渡段施工因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平地机配合人工摊铺、挂线精平,其与桥涵接壤处部位采用振动冲击夯压实;涵路过渡段碾压应采用两台压路机同时在涵洞两侧进行等。

6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

路基施工前,对路基沉降进行推算。在现场路基填筑过程中,由实测沉降数据分析寻求适宜于各段路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并推算施工不同时期的剩余沉降。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沉降观测资料,提供给设计单位修正完善设计。

路基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埋设各类监测元器件,构筑纵横上下的立体监测网络,按规定频度和监测标准(水准测量精度要达到二级标准)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期、自然沉落、铺设轨道施工期、铺设轨道后及试运营期的监测。

路基施工全过程采用信息化动态施工,即通过观测数据分析不断修正施工设计方案,完善现场施工。信息化施工流程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整理稳定性、工后沉降分析调整施工方案或修改设计。

6.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监测测试项目与内容。

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

选择代表性工点试验:

路堤基底铺土工格栅加筋时,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轨中心至坡脚中间点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3点/监测断面。

2)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及元器件的精度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

本线路施工重要观测点采用传统的数字直观的沉降板作辅助元件,对路基面观测桩的测量精度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3)测量频度:相关内容见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采取的技术措施。

4)沉降的预测方法:见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采取的技术措施。

6.2 沉降观测的控制标准、观测资料整理分析、沉降分析

1)沉降观测的控制标准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观测精度1 mm。

边桩水平位移

2)观测资料整理、分析

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分析,以便修正完善设计。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同时结合预测总沉降推算工后沉降,确定路基以上结构的施工。

7 结束语

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同时在施工时,施工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协调与安排,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把控,施工人员做好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的验收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高速公路路堑开挖施工技术探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4.

[2]付兴宏,方建彬.公路路基工程中路堑开挖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3]吴建星,梅甫定.高速公路路堑开挖的爆破技术[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上一篇:基于经济效益的变电检修现场安全对策分析 下一篇:常见10kV电气设备调试试验操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