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惠民生

时间:2022-07-29 06:25:08

共建共享惠民生

“十二五”时期,我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强调共建共享的社会建设原则和导向,以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培育社会组织等为主要内容,持续加大社会建设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

顶住下行压力,加大建设投资。“十二五”时期,我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对社会建设的关注和投入,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提高,在当年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始终超过60%,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8亿元。其中,2011年的民生支出为1956亿元,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65.4%;2012年为2271亿元,占比为66.3%;2013年为2340亿元,占比为63.6%;2014年为2492亿元,占比为64.2%;2015年为2873.2亿元,占比为66%。用于就业、社保和医疗卫生三项的支出费用从2011年的525.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90.8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出从2011年的140.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04.46亿元。

坚持有所侧重,全面总体推进。抓住“优先发展教育”这个重点,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9%,教育的支出费用从2011年的390.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536.95亿元;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民族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基本实现了覆盖城乡的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5元提高到40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从200元提高到380元。

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事项上保持稳定态势。全区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不少于25万人,约有10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每年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模约为13万人。

农村牧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安全饮用水覆盖的农牧民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农牧区的危房改造工程实施顺利,全区范围内累计改造农牧区危房超过60万套,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

扶持社会组织,增强共建力量。农村牧区方面,截至2014年底,内蒙古全区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3万个,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600家,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普遍比当地未入社农牧户高10%以上。内蒙古农牧民合作社已逐渐由扩充数量进入到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已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牧区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城市城镇方面,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居民需求和市场资源的有效对接。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搭建平台,通过为社区居家老人配备“电子保姆”、依托街道打造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中心、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为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和谐安宁。“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特别重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总体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投入,改善苏木乡镇干部工作环境;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实施“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通过开展“大接访”行动,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集中对征地拆迁、涉农涉牧等8个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整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上一篇:绿色屏障护北疆 下一篇:金镶玉“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