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特色课堂之分组合作式学习探究

时间:2022-07-29 05:54:11

地理特色课堂之分组合作式学习探究

我校是苏南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乡镇中学,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好,许多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市区学校就读,初中部生源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而经济发展又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员,每年的外地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如何因材施教,是乡镇学校和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许多人眼里只不过是“记一记,背一背”的副课,大部分乡镇中学为了应付中考升学,不重视地理教学。新时代的初中地理课堂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统一,课堂要具有特色。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地理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探寻各种可行的、有效的、易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究初中地理课堂之分组合作式学习,主要包括:确定任务、分组搭配、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阶段。

一、确定任务

确定任务阶段即筹备阶段,要精心地设计教学,合理地分工分组。

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基础。分组合作式学习教学能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顺利展开的前提是需要教师精心地准备这堂课。作为地理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注意平时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学习新知识,用鲜活的地理知识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看报纸、上网也是在备课,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

教学目标下要进行分组学习,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如何能充分挖掘分组合作式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如读图能力,做好学情分析就很有必要。而且,分组合作式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课堂上教师的必要讲解是不能没有的,要做到学生会的不讲,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的不讲,把课堂时间大部分留给学生。

二、分组搭配

1.科学地分组与明确地分工,是分组合作式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

以往的初中地理课有试过分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与内容乃至过程都非常简单,导致分组合作容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科学分组,就是小组成员的编排要有科学性,这里要讲的是备小组与备个人。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小组分好,可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即按其个性、性别、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乃至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考虑,选择采取以下方式分组:“好、中、后进”学生搭配分组、男生女生搭配分组、相近个性搭配分组、学生自愿组合分组等,或是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考虑,混合分成四至六人一组,让每个组尽可能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处于同一个水平,尽量均衡。一旦划分好后该小组人员就定下来,以便以后能培养成为成熟的小组。

2.划分好小组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很重要

教师对各个组员进行认真、合理的分工,分给每个人一项适合他的好操作的具体职责,也就是组内角色。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各一名。交代清楚合作前先要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同时又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另外,分工要采取轮换法,即角色互换,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不同的角色,得到不同层面的锻炼,实现互补,增进互动。

三、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分组合作式学习可以有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等多种形式。具体要看教材内容比较适合采取哪一种。例如,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名称的看法:是叫“地球”好还是叫“水球”好?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随机分组,举手赞成称“地球”的为甲方,举手赞成称“水球”的为乙方。

辩论:地球?水球?

甲方:应该继续称我们的家园为“地球”。

乙方: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学生开始辩论自己所居住的星球是应该叫“地球”,还是应叫“水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辩论的方式活泼又有趣,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讨论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任何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的问题都可以采用讨论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对策分别是什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四、效果评价

不管采取哪种分组合作方式,都要有这样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统一交流。每个学生先要独立思考,然后将思考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记录员将信息归纳整理后由小组发言人发言,最后教师做评价总结。努力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实行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的交替融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分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局外人,而是充当着“管理者”“协调者”“引导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组织好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随意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而且,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因势利导,一般主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才能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总之,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初中地理课,只要地理教师肯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求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学表现出特色,才能展示地理学科的魅力,才能改变大家对初中地理是“副课”的陈旧观念,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李少丽.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3).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分析 下一篇:让自主学习走进初中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