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7-29 02:54:34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6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42-01

【摘要】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会进一步发展,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阿德福韦酯是慢性乙肝患者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我们对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与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自2006年02月一2007年12月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选择36例,其中男26例,女l0例,年龄31~64(41.34±6.58)岁。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人选时HBV DNA、AIJT、清蛋白水平及Child―Pugh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符合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1]。入选标准包括:①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② 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计分≥8;⑧HBV DNA≥10 eopies/ml;④肾功能正常;⑤排除合并甲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排除合并HIV感染;@PTA>20%;~TBIL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保肝、利尿及一般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剂量10 mg/次,1/d,VI服,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HBV DNA(罗氏公司检测仪,采用广东中山达安生化试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试剂来自日本协和公司)及肝、肾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 ±s描述,组问比较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生化应答率见表1。治疗组ALT、ALB复常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HBV DNA应答将HBV DNA应答定义为治疗48周时HBV DNA水平≤103copies/ml,或与基线HBV DNA水平相比,HBV DNA水平下降>1-2 loglOc0pies/ml。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 DNA平均下降幅度为4.1±2.1 loglO copies/ml,有l2例产生应答,而对照组无1例应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HBeAg转阴和血清学转换见表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 不良事件及转归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病毒载量无1例出现反弹,基因检测亦未见HBV变异株产生,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空腹血糖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肝功能的恶化及肝昏迷,经治疗后均缓解。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 ,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使慢性乙肝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肝脏生化指标、肝病理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不但能减少肝细胞的癌变发生率,还能改善及稳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年生存率。

我们采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l8例,设对照组l8例。在治疗48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国外报道相似I4I,证明国产阿德福韦酯对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肯定。采用10 mg/d的剂量,48周时治疗组患者进食、乏力、睡眠等生存质量指标、生化应答率及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未见出现肝、肾功能恶化、空腹血糖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改善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尤其是国产阿德福韦价位低廉,更适合中国广大低收入患者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IJ1.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2] 钮志林,王魏,赵刚,等.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490―493.

[3] llen JM,Li DH,Brown C,et a1.Antiviral eft]cacy andpharmacokinetics of oral adefovir dipivoxil in chronically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infected woodchuck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er,2001,45(1 o1:2740―2745.

[4] Peters MG,Hann HW,Martin P,et a1.Adefovir dipivoxil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lamivudine―resistant chronic hepatitis B册.Gastroenterology,2004.126(11:91―101.

作者单位:454150 河南焦作化工三厂医院

(上接第46页)

若无肠绞窄表现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肠外营养、中医中药治疗。这些措施能有效的减轻胃肠负荷,促使胃肠道通畅,同时减轻患者症状。

非手术治疗也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是引起肠粘连的主要原因,但也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手术方法:

1、肠粘连松解:粘连性肠梗阻大多为束带或点片状粘连,松解后梗阻即可解除。术中应将束带全部解除,切除干净。2、高度膨胀的肠腔术中减压,在肠系膜对侧肠管上,用Ⅳ号丝线做荷包缝合,在荷包缝合中间切开肠管,置入橡胶管吸引管,进行电吸减压。减压后荷包结扎并浆膜层加固。3、坏死肠段切除重建,发现有肠坏死,立即用止血钳阻断坏死肠管血运,以免坏死段毒素及细菌迅速吸收入血,加重全身中毒症状。需行肠切除者,应尽力保留肠管,但应强调不应为了保留肠管而将坏死段切除不完全。广泛性小肠坏死者,可用小肠倒置术或肠管环行吻合,以延长食糜在小肠的排空时间,从而增进消化吸收功能。4、捷径吻合:由于肠管粘连成团或并发炎症或不能切除的肿瘤及结核所致的梗阻,可行捷径吻合以恢复肠管通道。在梗阻上端切断肠管,将远端关闭,近端与梗阻下方肠管作端侧吻合。对肿瘤(不能切除者)、肠结核或病人全身情况不佳时,亦可作侧侧吻合,但一般情况最好不作侧侧吻合,以免术后可能导致盲瓣综合征。5、部分病例松解后可行肠排列术。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重在手术时机的把握。总结我科8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我们体会如下:(1)要认真分析病史,在积极保守治疗的同时,尽早做CT和超声等检查。CT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弥漫性肠管扩张可提示动力障碍,部分肠管扩张提示机械性肠梗阻,且肿瘤、粪石等占位性病变可通过CT显示出来。超声检查发现“无蠕动功能扩张肠袢”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达92%,敏感性达90%,准确性达91%。我科在对肠梗阻的诊断中也多以腹部X片、CT、B超作为辅助手段。有文献报道应用水溶性造影剂检查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手术治疗的预测指标,24 h内腹部透视见造影剂未达结肠者应及时进行手术。(2)如病程中出现腹胀加剧、腹膜炎体征、胃管内或腹腔内抽出咖啡样液体、肠鸣音由活跃高调变弱或消失以及精神状态转差者,应考虑到发生肠绞窄的可能,应进行手术探查。(3)个别患者,如果没有腹部手术史但出现典型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应该注意是否有腹部外伤史、肠扭转、内疝性腹痛、肠系膜血管栓塞等。(4)粘连性肠梗阻伴有局部固定性包块者,多为局部团块状粘连,非手术较难缓解,应考虑手术治疗。(5)手术后腹腔粘连有多种形式,但常为多处、相互、多部位。对此种多处局部梗阻、通而不畅,久治不愈者,应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322302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10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1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