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龙头对设计方案的影响

时间:2022-07-29 02:49:58

建筑业龙头对设计方案的影响

接触网供电线首次采用 37. 5 m 高钢管柱跨越山底开发区

达成线遂宁至城厢段既有线新建接触网供电电源来自新建大英变电所,而大英变电所与既有线之间有相距数百米的地方规划发展区。常规供电线设计的跨距为 50 m ~65 m,从山上的变电所下到沟底再上到既有线上需立下约 8 根支柱。供电线经过的两山间谷地是大英县的发展规划区,供电线以普通柱架空通过或开挖地面埋入电缆方式通过都会给施工征地和城市规划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满足供电要求,又避免对当地城市发展的影响,节省占地投资,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多次与地方部门接洽,并现场踏勘,确定了接触网供电线设计采用特殊的大跨度、独立高杆塔安装方式。如大英的供电线是从新大英变电所穿过两山间谷地跨到既有线上网。本着有利于施工,同时又满足地方的规划要求的原则,建设、设计单位多次与地方规划部门接洽,并联合进行现场勘测、核对路径,由设计单位进行支柱负荷分布设计、安全系数校核,最终确定采用立 37. 5 m 高钢管柱大跨越方案,该方案大胆、创新,填补了电气化铁路 27. 5 kV 供电线、回流线从两山间大跨度跨越的空白,满足地方的规划要求,又保证了线路的顺利开通。

接触网支柱采用带预留孔的等径圆杆

由于混凝土支柱和腕臂抱箍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季节温差可能导致腕臂抱箍下滑引起弓网事故。鉴于此,为方便施工单位组织生产和确保设备投运后运营安全,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提出达成线接触网支柱采用带预留孔等径圆杆的建议意见。建设单位会同路局业务处、运营单位、有供货经验的支柱生产厂家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在遂渝线等径圆杆的基础上增加预留腕臂连接螺栓孔的方式,避免了运营单位在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大时紧固腕臂抱箍的繁重工作,大大提高了接触网的稳定性,消除了运营安全隐患。普通等径圆杆由于未预留孔洞,腕臂抱箍安装位置可以上下调节。预留了孔洞以后,为保证接触网导线高度和结构高度满足要求,预留孔洞与轨顶高差必须保持恒定。但在支柱组立时,轨顶标高并未达到设计高程,这就需要掌握每根支柱处轨顶标高和路基标高,计算支柱埋入杯形基础的深度,为下道工序技术参数达标创造必要条件。

以有利于运营安全为原则,优化设计方案

1) 针对国内其他铁路局接触网定位管防风拉线折断引发的弓网事故,运营单位要求将原设计的接触网定位管防风拉线由不锈钢铁线更换为不锈钢绞线。建设单位经过研究,认为由不锈钢绞线制作接触网定位管防风拉线安全效果明显优于不锈钢铁线,而且工程成本增加较少,经与设计单位协调,办理了变更设计手续,消除了运营安全隐患。2) 按照新规范要求,达成线采用了带接地钢筋的接地基础,接地系统更为安全、可靠。达成线区间较长,达到了近 30 km,区间中的接地钢筋极易发生盗窃现象,进而影响接触网设备正常运行。为此,建设单位提出建议意见,要求接地钢筋与支柱采用防盗线夹进行连接,有效地防止了盗窃接地线及连接螺栓现象的发生。3) 供电线原设计上网方案为 185 铝绞线与接触网上双电连接的方式,优点是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施工。在建指组织联合现场检查中,运营单位建议供电线上网采用路局检修规程中的“门型”上网方式,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供电线断点少,采用的连接线夹少,因而后期运营的故障隐患点也少。经过现场的友好协商,设计单位立即修改了供电线上网方案。在后期的供电线施工中,建设单位还将此问题进行扩展,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尽量避免开断供电线,尽量做到供电线从变电所出来到上网处“一根线拉通”,做好少用连接线夹,减少后期运营的故障隐患点。

结语

建设单位应发挥建设项目的“龙头”作用,立足于“建设为运营服务”的原则,主动接受路局业务处的技术指导,听取并尽量采纳运营单位的建议意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勤思考、多探讨,在设计源头采取一些技术改进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避免后期运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减少设备投运后的维修保养工作或延长设备维护保养周期,保证电气化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筠 单位:成都铁路局成都建设指挥部

上一篇:大学生入职训练方案设计透析 下一篇:水利工程排水方案与试验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