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站血液档案中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29 02:24:54

浅析血站血液档案中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医院的库存血液关系到用血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所接受的血液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建立必要的血压管理档案。作为采供血中的重要凭证,血液档案关系到方方面的利益。一方面作为有效地献血凭证,为血液档案可以真实地记录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和献血凭证;同时也为医院的用血安全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作为人体所需的血液,医院的血液安全和血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医院的效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公正与否和其工作过的实际有效性。为了保证医院的血液安全,保证用血者的切实利益,论文笔者结合当前医院血液管理中的问题,对提高血液的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血站血液;质量检测;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20-02

1 血液质量检测的现状

1.1 血液质量检测 血液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预防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目前主要是为了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但是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对艾滋病的预防检测的难度较大。艾滋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缺陷,导致人体机能全面瘫痪。医院的血站进行血液存储,目的是为了保证急救病人的需求,是为了挽救生命的,目的在于治病救人。但是由于目前有些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自身的潜伏期较长,有时候连献血者自身也不知道身体的情况。这些都加剧了医院血站的血液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对医院目前的血液检测方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目前看来,传统上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血液检测方法已经无法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医院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窗口期”血液的检测加强力度,改进方法。

血液集中化检测为医院的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地方法。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指对医院分散采集而得到的血液进行集中地管理,集中进行检测。主要的理念是合理的采血、供血,规范血液管理程序,以程序安全保证血液安全。实施这种检测方式,医院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为精确地血液检测做好准备,同时要引进专门的血液检测人员,严格各项检测程序,保证采集的每一份血液的安全,最大程度地提高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的效益。

1.2 目前医院的血液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血液的质量检测体系是保证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做好血液的质量检测工作,是医院用血的前提。目前医院已经充分认识到血液检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致力于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纵观当前的血液质量检测系统,主要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2.1 监测工作的程序性不完善 医院的血液质量检测工作起步的时间不是很长,许多具体的工作程序尚不完善,许多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处在摸索阶段,比如质量文件的书写规范,记录方法,检测报告的书写、保存等具体工作缺乏统一性。

1.2.2 血液检测的质量记录不够完整 在血液管理中,质量记录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因为质量记录作为血液安全的客观凭证,关系到医院用血后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质量记录关系到血液采集中每一个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保证献血者、用血者以及医院的利益,质量记录工作一定要尽可能的详实。但是目前的血液质量报告记录的数据和信息方面有待完善。

1.2.3 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缺少业务培训 血液质量检测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检测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要求血液站的工作人员自身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和技能。但是目前医院的血站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有限,对自身工作缺乏准确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给血液的质量安造成了隐患。

2 提高血液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血液检测实验室的管理 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医院用血安全的有效屏障,也是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血液检测质量的准确性,医院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测实验室,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要严格规范检测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检测人员的自身行为,保证检测过程的程序性和具体操作的规范性,保证安全可靠的检测结果。

2.2 提高血液检测质量记录的完整性 血液采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质量记录,都关系到最终的用血安全。作为血液质量的客观凭据,血液的质量记录应该尽可能的做到详实,保证每一环节的真实记录。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是血站信息管理的重要任务所在;同时作为医院用血的客观证据,是保障用血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重要的质量保证的文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血液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各种纠纷。

2.3 加强血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应该严格对血站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引进人才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聘用经国家正规检验专业教育并且有相应学历证书的人才;要保证工作人员在血站管理上的专门技术的培训。为了保障管理人员的技术与时俱进,医院要定期对血站职工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地促进业务人员技术的更新和进步。

2.4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忽视的环节。制定和实施严密的献血者检测标本留取程序是获得准确、可靠的血液检测结果前提。首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规程,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增加从业人员对安全输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核查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密切跟踪,确保持续改进。其次,规定1个护士不能同时采集同血型的两个献血者的血液,工作人员采用惟一条形码标识,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试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再次严格执行标本交接程序,接收合格标本,实验室有专人负责标本接收,接收人须仔细核对标本的来源、采集日期、数量、标签与运输温度,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观察标本管有无破损渗漏、标本是否充足、有无溶血,乳糜血、抗凝不全及细菌污染等。最后在血液标本的存放方面,所有的标本应该分类、分日期排放,并且有相应记录。

3 结语

血站的血液质量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血单位必须要慎重的对待用血安全问题。血站对血液的质量检测工作进行了改革,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提高血液的质量安全做出了努力。血液质量管理作为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体系,必须要加强对血液质量监测的力度,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严格规范检测的程序性,保证质量检测结果的及时、客观、准确和有效性,为用血者的安全把好关。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庞桂芝.血液管理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3).

[2] 张国强,李玉梅.浅析血站在血液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J].武警医学,2011,(8).

上一篇:10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结果分析 下一篇:P53,MMP—2,E—cadherin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