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7-29 01:31:23

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1日~2009年8月1日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41.2岁。发病后10分钟~1小时拨打120。

临床症状:心前区呈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胛部放射10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者6例;胸闷,气短伴面色苍白,大汗8例。现场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ST弓背抬高而确诊。经院前抢救1例有脑血管高血压病史,发病时间长,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成功转送医院接受治疗。

讨 论

现场急救:①对患者简单评估:到达现场后,根据病情给予合适卧位,心力衰竭的采取半坐位,两腿下垂,一般心梗者给予平卧位,协助医师测量生命体征。②吸氧:根据患者的胸闷、疼痛程度、面色、神态,首先用鼻导管法持续给氧吸氧,流量一般4~6L/分,通过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心肌缺氧,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减少心肌缺氧性损伤,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③做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直接的依据。快速,准确的心电图,便于医师作出初步判断,确立治疗方案。④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易于固定;开通两组静脉通道,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加入药物。⑤使用止痛剂: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破裂,所以止痛剂极为重要,含服硝酸甘油,肌注杜冷丁或者吗啡。⑥心理护理:医务人员以娴熟的技术,稳健的神情获得患者信任;简练通俗的言语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解除困惑。

转运:①转运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次做心电图较前有明显改善,自述症状缓解。有的患者认为这时已经好了,不用去医院;有的患者认为搬动会加重病情,所以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交代去医院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途中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且在出诊单上签字,抓紧时机尽快在病情平稳期间返回医院。②转运中:转运搬动患者时注意平稳、动作轻柔、迅速。使患者稳妥地放上担架,切不可使患者用力,置于车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侧高使患者舒服,也易于观察病情,检查静脉输液管,吸氧管等,固定好位置,防止扭曲、移位或脱落;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全程持续监测患者途中心电图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如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等;同时备好除颤器、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物品等,保证在途中不间断治疗。同时跟科里取得联系,通知ICU病房,简要介绍病情,嘱其做好接诊准备,以便符合溶栓条件的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争取时间。③到达医院后:做好床边交接班,包括病情经过和用药情况,医护人员不离开患者。直至送到内科CCU病房,院前急救工作结束。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1小时是溶栓的关键时机,所以出车要快;急救现场环境不同,护士要维护现场,尽量做到洗手,带口罩帽子进行操作;有的家属或者同事情绪激动,现场混乱,这些都不利于紧急状态下的抢救,所以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急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应做到反应快,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地遵医嘱给药,保证患者基本生命支持,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1];同时在急救中由于时间紧,护士执行的都是口头医嘱,要跟大夫核对,保留空瓶,记录用药情况和病情变化;做到有据可查,随时向家属交待病情,防止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危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上一篇:深静脉导管在腹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一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