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创新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时间:2022-07-29 12:50:54

谈教育创新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摘 要: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它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以及主体性等特征,它不仅具有提高教育活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价值,而且对于教师自身具有重要的专业发展价值。 关键词:教育创新;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16-02

收稿日期:2011-11-04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规划项目(SZ201037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2010A02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启航”项目(11QH009)。

作者简介:董烈霞(1978-),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田友谊(1978-),男,湖北竹山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教师是实施教育创新的主体,教育创新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成熟标志,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又会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对教育创新的理解,不应仅注重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应该重视其发展价值,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创新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教育创新的内涵及其特征

关于教育创新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有人把教育创新理解为一种实践智慧,体现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1];有人则把这种教育智慧理解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它渗透和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2];有人则把教育创新理解为一个过程,即可促进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的执著追求。

综合当前各种关于教育创新的观点,可以发现,无论是作为一种智慧、境界还是过程,教育创新既具有一般创新的含义,又具有教育活动特有的属性。主要表现在:

1.教育创新的价值体现在为了学生的发展

与一般的创新不同,教育创新不是追求教育活动之外的某种结果或社会功利价值,也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或智力,更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小天才”,满足少数学生的特殊需要,教育创新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即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智力、体力和情感等各要素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又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无论在类型上,还是在水平上都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体的发展应该是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同时,学生的发展又是变化的,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学生发展的这些特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节教育行为,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创新的实质就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地发展。学生的精神和生命力量充分自由地发展是教育创新的永恒目标,也是教育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的本质特征。

2教育创新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教育创新在实践中体现为教育活动主体对教育科学理性认识上的一种艺术创造,是教育科学和教育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也是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具体体现。但是,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任何教育教学规律的运用都必须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教育科学的特点,也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创造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象或片面的经验,它是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是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3.教育创新是教育者在自己职业领域中的自主探究

教育创新是教育者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个体经验、才识和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教师个人对教育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行为方式,展现了教育者作为一名专业人员的独立教育风格,不再仅仅局限于常人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他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科学的判断,并能够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二、教育创新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价值

1.教育创新可促进教师个体的自我建构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即专门的教师培养和培训;二是内在的影响,即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期望、需要实践和追求。如同人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完善的过程,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建构主义者认为,“当个体参与意义的建构不是被动接受由环境直接传授的知识时,学习发生了”[3]。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够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进而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教育创新体现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自我反思。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实现。

2.教育创新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

教育创新是建立在教师个人对教育活动的独特理解基础上的,他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和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调适,以达到对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

教育创新体现了教师教育活动的自,在自主探究中,教师也实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化发展,如获得对教育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独特理解;对教育活动规律有自己的认识;明确其专业发展方向;等等。教师具有了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才会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的学习者。这种发展弥补了过去教师专业发展中只从教师群体一般需要出发而不考虑教师个人需要的不足。

3.教育创新有助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终身化

教育创新具有动态生成性,每一次创新活动的完成都意味着教育活动具有了新的价值和目标,因此,教师的教育创新是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的。赞可夫曾如此描述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座右铭。

善于创新的教师总不满足现有的状态,总是追求更新更好的方法与效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自己专业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教育创新者的永恒目标。为了接近和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总是广泛和大胆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而不是习惯地接收一些现成的方法。通过创新,教师可把教育活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对个人而言,教师可在创造性工作中不断总结、研究、反思和超越,适时地调整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所以,教育创新对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发展来说又是终身教育的过程。

三、教育创新是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前提

1.教育创新源于教师教育活动和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

创新是人类的特性。马克思说:“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人则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有意识地生活活动”使人成为“人”。有意识地生活是人生存的基本状态,也是人不断提升自身生存质量,最终获得自由的基本途径。

教育创新实际上是教师作为职业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职业生活活动方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进行认识和改造,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效能和素养,并最终成为一个自由的职业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不仅提高了职业活动的质量,而且使自身的职业生活价值得到了提升和拓展。

2教育创新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情境的积极体验和理解

教育创新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面临真实情境而做出的及时调节教育行为、形成科学决策的能力。它来自教师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正确判断,而这种判断的前提,则在于教育体验和对学生的观察。叶澜教授说,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到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到学生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真正有效的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生活世界的真诚关切、细心观察、敏感聆听和敏锐感受;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教育事件加以询问,对学生的理解感同身受,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可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实现教育创新。

3.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对自身原有经验和理论的主动实践和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自身原有的经验、行为以及理论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布鲁克菲德曾这样评论,“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就会总是以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情的意义,于是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4]。只有当教师不断地反思和审视教育过程中每一处点点滴滴的经验,审视一切教学形式和方法、知识传授的技能和技巧时,才能从中发现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做法,最有利于教学进展的情境,也才能不断地积累教育智慧,用在以后的教育中。

4.教育创新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学习

学习是教师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内在生命需要的表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形成个体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读书是教师获得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教师多读书,才能保持知识的新鲜和多样化,才能保证课堂的生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领域中那些卓有成效的教育专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模式和风范,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他们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一个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智慧,这些典型能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丰富生动的借鉴。

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每一个教师的背景不同,已有经验不同,面对的学生也不同,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照抄照搬,具体的运用还要靠教师个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更容易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当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将会产生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3]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6.[4]布鲁克菲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赵 滨〕

上一篇:自主自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理性审视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策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