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逆叙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28 11:53:51

解逆叙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逆叙应用题在小学低、中年级段课本中的习题量不是很多,且到了高年级段,部分逆叙题可以用方程知识来解决,因而逆叙应用题的教学未能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逆叙题的解法,要打破学生对应用题的原有解法(指常用的顺解)的定势,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作业中出现二、三年级段的逆叙题时仍然出现很多错误。

“可逆性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特别要重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学生解逆叙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了,解逆叙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如何让学生走出盲目解逆叙应用题的误区,我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认知心理学认为,关系句特别困难,特别是语辞与运算不一致的比较应用题,也就是逆叙式的应用题,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因此,我在教学中常让学生摆放学具来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让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克服习惯性的定势思维。

例如,同桌的两个同学摆卡片,左边的同学摆4张卡片,右边的同学摆7张。启发学生边摆、边比较、边提问、边解答。谁的卡片和谁的卡片比?谁的卡片多?谁的卡片少?谁的卡片的张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分成了哪两部分?要求左边的同学比右边的同学少多少张,就是求得那一部分?要求较大数当中的一部分,怎样列式计算?明明有4张卡片,比小刚少3张,小刚有几张?谁的张数多?他的张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小刚的张数,就是要把这两部分怎样?所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通过拼摆实物或学具等方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际的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完全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操作实践的方法来帮助纠正学生对“逆叙形式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错误解答。

二、培养学生程序性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解题方法可循,有时往往两道题仅差一字,解法就截然不同,因此,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程序性的解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校食堂运来大米240千克,是面粉的3倍,面粉有多少千克?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以下系列性问题:1.谁与谁比?2.谁是谁的几倍?3.谁是1倍数?谁是几倍数?4.求的是1倍数?还是求的几倍数?5.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做题时经过以上的程序性思考分析后,再列式计算,解题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

三、培养学生句式转换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题意性困难、逆叙性困难、结构性困难等,逆叙应用题难在学生的可逆性思维能力差,又因为逆叙题的结构特殊,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不能理解题中逆叙的条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前置的条件作后置的练习。例如: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5倍,杨树有3500棵,松树有多少棵?

2.叙述转换的练习。例如,小明有45张卡片,小明再增加12张就和小军同样多,小军有多少张卡片?又如,甲数比乙数多5544,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和乙数同样多,甲、乙两数各是多少?等等。让学生把题中的关键条件换一种叙述,但意思不能改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扩展与压缩条件转换的练习。例如,张明搜集了56道趣味数学题,比王芳少搜集了21道,王芳搜集了多少道?扩展改为:张明搜集了56道趣味数学题,张明比王芳少搜集了21道,王芳搜集了多少道?同样也可以将后一题压缩转换条件改为前一题。

四、加强顺叙题与逆叙题的对比练习

当学生掌握了顺叙题的结构特征后,适当补充一些逆叙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措施之一。从思维的角度考虑,学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思维训练,他们对题中实质变化了的数量关系就会作机械的反应,必然会作出错误的解答,当然也就不可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框框。如果能把顺叙题与逆叙题作对比练习,区分这两类题目结构上的异同点,抓住要点进行思考、比较、辨析、判断,学生就会打破对应用题原有解法的定势,建立新的解题模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新课标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据此,我认为应用题教学中应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首要的任务。有些较简单的逆叙题不一定强求学生用方程去解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由不习惯到习惯。思考问题也是如此,逆向思维较顺向思维别扭一些,但更贴近生活。逆叙应用题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使学生适应逆叙的思路分析,养成逆解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应变的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拓宽思路。

上一篇: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