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五个走向”教学探微

时间:2022-07-28 11:36:02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五个走向”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9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每个学校都不断的通过许多措施来改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现行的教学体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不够等,导致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城镇小学有明显差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旧的思想理论,不断学习实践,更新教学观,使农村学校的教学适应现代儿童的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教育公平。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探究,现从"五个走向"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究,并与各位同仁商榷。

1.从乏味走向有趣-体验数学

当前,贵州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空前发展,使农村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完全有必要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如: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提前做了一个课件。生动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屏幕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很快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通过比较,直观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轻点鼠标屏幕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出平行四边形,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应用,加深了认识。通过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易变形等性质,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通过动画了解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以及它的特性。通过不同色彩的关系图显示了它与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关系。最后思考2排2列方格及3排3列方格组成的图形包含了多少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动画演示了数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及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是疲倦而是兴奋,课堂知识也掌握得非常牢固。

2.从课堂走向操作-知识迁移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同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保险、利息、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诀识"后,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4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等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3.从个体走向互动-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同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参与中突然闪现。

如在讲简易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4,再乘以5得出的积减去6,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好了,现在游戏开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50,我就告诉他你原来的数是9,对吗?对,学生高兴地回答。那"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地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说:"好啊,这就是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的简易方程。学好了这一章,你们就可以像老师一样猜谜了。"生动活泼的热烈气氛很受学生的喜爱。

4.从封闭走向开放-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笔者非常注意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一节课,我问:"有一条河平均水深l.2米,有一人身高l.7米,这时人过河会不会淹死啊?"这下全班同学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出现的答案如下:不可能淹死.因为河水只有l.2米深;可能淹死,因为有的地方不只1.2米,可能是1.5米、2.0米等;如果在冬天结了厚厚的冰,那人就不会淹死了;如果没结冰,可能不会,也可能会,因为当这个人不会游泳时就会被淹死。

显然,学生的回答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不只是单向思维,而是综合地运用于实际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上各人的回答都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我在逐一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评价。

5.从课堂走向生活-巩固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W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某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面对新课程改革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把枯燥的数学兴趣化,使学生爱好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从数学中发展创新,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