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7-28 11:29:36

浅析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22-1.5

自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以来,使得近几年社会上“心理咨询热”持续升温,心理咨询已经逐渐撩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伴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日渐蓬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的之一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其价值和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然而,与西方心理咨询所具有的百年历史相比,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并被广大学生所接纳,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局限于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其实,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它可以是任何自愿要求心理咨询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同样可以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具有许多功能,但有一个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即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对全体学生,不仅仅要使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获得帮助,而且也要使心理健康的学生获得帮助,以挖掘这类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更有活力、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问题。与将心理咨询德育化完全相反,不少人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应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避免价值问题。事实上学校心理咨询有其特殊性,完全意义上的“价值中立”既不现实也不可取。其一,“价值中立”主要是来访者中心疗法所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并非所有的心理咨询流派都主张“价值中立”,如行为疗法、情绪疗法等都涉及不同程度的价值干预。其二,学校心理咨询本质上属于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源于教育的责任也不会完全保持价值中立。其三,学生作为成长与发展中的个体,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定型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学校心理咨询而言,价值干预是必要的,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干预和如何进行干预。为此要做到: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与其价值观有关;价值干预要区别于德育工作,做到内容干预与功能干预结合,以功能干预为主。

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当前许多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主动前去咨询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更不用说教师和家长了。这主要与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以致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固有的偏见和误解难以消除。首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性格较弱或意志不足的表现。这种传统文化也对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而在心理咨询的发源地美国,据统计,每5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30%的美国人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其次,部分人把心理咨询误认为是精神病治疗,去接受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精神病”的人。因此谁也不愿意被人看作是“有病”。即使自己意识到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勇气跨进心理咨询室的大门。第三,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伦理原则缺乏了解,害怕自己的个人隐私被泄露。总之,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的缺乏,使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咨询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主要由两类人担任,一类是德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一类是由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前者由于缺少心理学的专业训练,易将心理咨询德育化,无法体现心理咨询的特质。后者虽然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实践环节的考察、培训时间相对较短等,造成了心理咨询师专业素质的欠缺。而在美国和欧洲,对于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如美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学位;荷兰要求从业人员要获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至少为5年,而且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得到学位、毕业之后,一般不能马上找到正式工作,须先去医院或诊所做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1-2年,有这样的资历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专职的从业人员。相比较而言,我国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准入门槛过低,这是造成心理咨询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议

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当前,要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特别是摆脱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加大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力度,因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往往会受到教师和家长态度的影响,所以就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专家报告会,端正和提高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他们才能消除顾虑,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其次,要利用多媒体、黑板报、橱窗、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反复地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不良心理对自己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的潜在危害。同时,还要多从正面介绍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西方心理咨询的发展状况、西方人对待心理咨询的态度等,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心理咨询,从小就养成“有病找医生,有心理困扰找咨询师”的观念。总之,只有观念改变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和家长,才会接受心理咨询,而不是讲心理咨当作是思想负担。

对学校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需要国家尽快对心理咨询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的正式颁布,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将是很好的推进,同时还需要针对学校情况制定相关的规范化管理对策。例如,国家需要制订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程,各地区也需要制订具体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求或管理办法,对学校心理咨询场所及人员的配备,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作出明确规定,并由专门的职能部门贯彻执行。

大力引进和培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前制约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很多学校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专业性人员的匮乏,导致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形式贫乏、功能单一甚至变异。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积极从高校引进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得咨询工作走上专业化、科学化的轨道。此外,将本校的教师送出去接受专业培训也一样是一个好的举措。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引进应用心理学的专业人才是首要选择。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学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至少应该具备这么几个条件: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敬业精神和博爱之心;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受过专业培训,有较丰富的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心理咨询技术;自身的心理健康,并具有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求助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营造宽松氛围的能力。为了保证学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质量,我们当前必须做好这么几项工作: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要承担并搞好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划拨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专业培训的专项经费;逐步建立健全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资格认定审查制度。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才刚刚起步,犹如一个嫩芽,由于有全社会的重视与关心,使这个嫩芽有了很好的阳光、雨水和土壤。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心理咨询事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全国的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将逐渐形成一定的组织体系和网络,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将逐步纳入健全的轨道,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服务手段和质量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晓星,陈家麟.论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8-20.

[2]陈建波.焦点解决:学校心理咨询新视角[J].教育导刊,2005,(3),上半月,25-29.

【作者简介】于洋: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1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上一篇:高铁线路路基施工与验收技术研究 下一篇:独立学院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