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非常道

时间:2022-07-28 09:15:51

“华为迟早要面临接班问题,人的生命总要终结。华为最伟大的一点是建立了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技术会随着时展被淘汰,但是管理体系不会。”在任总看来,公司这个集体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华为的血液不断在更新,这就能延缓公司的过程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任正非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历经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得华为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和世界500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三十年,从零到5200亿,华为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任正非又有什么过人之处?任正非的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全联接时代,华为将如何转型,继续领导世界?

迷茫中的清醒

2016年5月,任正非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科技大会时讲道:“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华为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华为的迷茫来自技术而不是战略。作为全球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目前,华为已经攻入了无人区。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世界大信息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被创造出来,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之中。

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认为,“任正非对技术和技术高速度的迷茫,是技术高速发展和转型期带来的必然的痛苦和思考。在未来,华为跟着别人后面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脚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悄然降临。这并不是真正的迷茫,或者说,他一点也不迷茫。”

我赞同吴春波教授的上述观点。但我个人认为,任正非的这种迷茫体现的是他的危机意识。因为,任总认为“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虽然近年来在应用性创新上到达极限,但是在理论性创新上空白一片,长此以往,我们原有的成绩必然被德国、美国等擅长‘从0到1’的国家衾!!

因此可见,任正非的迷茫是对未来信息技术传送没有“低时延”、没有理论基础的迷茫,而不是对公司未来方向以及战略层面的迷茫。任正非所谓的迷茫只是表象,只有对未来有着深刻把握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迷茫。这是清醒中的迷茫,或者是清醒者在为迷茫者指点迷津。居安能思危,居高能谦卑,是智者任正非“感到前途茫茫”背后的清醒与自信。

均衡管理铸就软实力

很多企业都想学习华为的管理经验,我个人认为任正非最独特最核心的管理思想是“平衡”。企业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任总是一位“均衡管理”的高手,他在华为倡导“均衡管理”。华为最独特、最可怕之处就是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能够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平衡,任正非的均衡管理思想是支撑华为发展的软实力。

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的管理结构是一个耗散结构,在平衡与不平衡、稳定与不稳定之间交替进行,这样公司才能保持活力。”如果说“灰度”是任正非的管理哲学,那么均衡则是华为运作企业的手段;介于黑白之间,存乎内心之妙,没有非凡的定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是掌握不好的。而任正非把这种均衡发挥到了极致,有张有弛,步步为赢,才使得华为这艘航母在国际商业海洋里一路走来,乘风破浪,所向无敌。

任正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已经成为一座中国企业界的丰碑,值得企业家研究学习。那么,任正非的身上有哪些特质?我认为任正非的身上有十大特质:专注、低调、坚韧、谦卑、灰度、居安思危、有眼光、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敢于自我批判。

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总结到:“华为迟早要面临接班问题,人的生命总要终结。华为最伟大的一点是建立了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技术会随着时展被淘汰,但是管理体系不会。”在任总看来,公司这个集体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华为的血液不断在更新,这就能延缓公司的过程。战略预备队就是加速血液循环流动的组织。

打造全球化核心链条

华为公司是中国本土全球化经营的典范,有两条经验值得学习:

一是华为打造了全球化的核心链条。经过20多年的历练,华为打造了全球化管理、全球化研发、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营销、全球化多元文化和遵从国际法律,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核心链条。完成了全球化架构和全球资源配置,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全球经营的典范。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在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到2016年销售收入突破800亿美元,其销售总额的67%来自海外市场,保障全球1500多张通信网络稳定运行。

二是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核保护伞”。华为非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通行规则,依照国际惯例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以积极友好的态度,通过交叉许可、商业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建立知识产权“核保护伞”,实现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

任正非认为,“中国缺少创新、没有原创,主要原因是不尊重知识产权,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导致谁也不愿进行原创,都热衷于抄袭。要让大家愿意搞原创,必须要尊重知识产权”。为此,华为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在核心领域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全球专利布局,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能力;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专利;三是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学习、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处理知识产权事务。

华为的奋斗目标是构建更好的全联接世界,为此其战略定位是“做多连接,撑大管道”,在关键技术、基础工程能力、架构、标准和产品开发等方向持续投入,致力于用更宽、更智能、更高性能、更可靠的“零”等待管道,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华为聚焦管道,在企业业务市场定位为提供创新的、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的、易于被集成的、一站式的、基于业务驱动的ICT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任正非指出,“面向未来,华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聚焦主航道,牢记共建全联接世界的使命,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我们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此,华为将通过遍布全球的研究机构和创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创新合作,通过共享对ICT技术发展的洞察,推动技术进步以更好地建设全联接世界。

不上市才能称霸世界

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针对华为为何不上市,我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损害组织的活力。任正非认为,“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甚至队伍涣散;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

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上市后过多的“馅饼”会腐蚀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活力,会败坏团队的“精气神”,这是最可怕的“肌体坏死症”。不上市,有高于业界标准的薪酬待遇,每年还有可观的奖金和相对稳定的分红,“既对团队有利益的吸引,又可保持斗志”,这一点至少在华为实现了成功的平衡。

二是不利于公司决策。以华为如此分散的股权结构,任何一家资本投资者都可轻而易举地形成相对控制权。但当以逐利为本性的金融资本左右华为的发展格局时,华为就离不远了。看看万科,如果华为也上市,你不仅不能全身心地搞研发,还要时刻抵挡别人来阻击你当你的大股东,控制公司的决策权和分配权。不上市,资本再贪婪,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上市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是华为人的目标追求。华为能走到今天,并超越一些西方巨头,成为一家具竞争力的国际公司,就是因为华为总是“谋定而图远”,以 10 年为目标来规划公司的未来,而不像其他业界同行,总是被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也是最没有耐心的魔兽。不上市,华为才有可能继续称霸世界。

化云为雨

如今,面对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所有的企业都期望成为一个数字化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今天,华为对云计算的投入已经成为华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并且布局了更为务实的“化云为雨”ICT战略。但更重要的是,ICT飓风带动智能社会的建设,这正是科技改变世界、创造新生活的本来方向,华为是借势造势,带动产业发展。具体而言,华为有三个实现“化云为雨”的途径。首先要重塑观念,重新认识ICT的作用,企业要把信息技术从辅技术上升为生产技术,大胆利用技术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其次,重构人才,掌握以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成为基本技能;最后是小步快跑,用循序渐进的成功建立持久的信心。

企业是云化的主角,华为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再用创新的技术去匹配。“化云为雨”,这不仅是华为的思考与努力,其实也应该成为全行业的共同目标。华为将更加务实,从观念、人才、战略上切实发力,拥抱云,融入云,通过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放的架构和API,构筑开放多样的云生态,为合作伙伴提供便利,推动智能社会的发展。

开放、妥协与灰度

我个人认为任正非的管理哲学的精髓核心是开放、妥协与灰度。任正非推崇“灰度”管理哲学,信奉“合二为一”,而不是黑白不两立的“一分为二”;正是在灰度理论的支配下,任正非强调开放与妥协,反对“斗争哲学”,崇尚合作精神与建设性。任正非在“灰度”中,提出了一个在混沌和颤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的新视角。

任正非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华为的核心理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灰度管理”是任正非二十多年对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他的“灰度管理”的核心是:妥协与宽容。

一说到“妥协”,就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它的主张是“取中贵和”。但是任正非的思维与之比较存在很大区别。

“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做事不偏不倚,取折中之法,即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立身之道。而任正非所讲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妥协是实现职业化的必要途径。每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中,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妥协或灰度。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任正非认为,“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齐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任正非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在变革中新生

华为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任正非认为,华为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华为获得一个新生。

什么是耗散Y构?任正非打了一形象的比方:“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了坚强的血液循环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华为三十年成长历史就是一部变革史,唯有变革才能新生。就是任何制度在它不停的时空条件下,制度的红利都会呈现出衰减这样一个趋势。共同分享带来的是17万人的群起奋斗,群起奋斗带来的是快速成长,带来的是繁荣,但是繁荣背后带来有的是腐化,有可能是组织上的山头现象。

是时代逼着华为变革,因为华为要有所作为,想要继续领导世界,就必须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华为花了28 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才打通了全流程。任正非在2016年华为战略预备队建设汇报会上指出:“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华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所有一切都要变化。如果不变化,肯定不行。如果我们抛弃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这是断层,历史证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经验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们通过变化,赋予新能量,承前启后,传帮带,使新的东西成长起来。”

而且,目前整个商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任总不能不考虑适应,必须要以此推动变革。包括技术环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话音时代走向宽带时代,从宽带时代走向信息时代。这些变化未来带动的空间是不可想象的。就像云计算一样,云计算到底有多么广阔,又有多么深刻,也难以预测。在任正非看来,未来的信息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根本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商业模型。但是有一件事情他知道,就是信息流量越来越大,又越来越不赚钱,但只要这个流量基础在,华为总有一天能找到赚钱的商业模式。这个方向是什么呢?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田涛老师认为,今天华为的组织变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的核心特质,就是要构建这个公司的输血和换血的机制,但是输血和换血的变革又要以健康的、核心的、不流血的方式进行。以我对华为长期最近距离、最密切的观察,我认为,华为这样一个新的以简化管理为核心,以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公司病、腐化进行的变革,是艰难的,但一定会是成功的。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著名财经作家、北京大学特邀研究员、独立人文经济学者,长期从事高端财经人物访谈和中国经济、商业史、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

上一篇:用于机器人的自动定中定位螺栓 下一篇:青春路上,相伴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