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见法律 引导学生重生命

时间:2022-07-28 08:05:23

解读文本见法律 引导学生重生命

打开语文课本,走进语文课堂,扑面而来的不仅有悦耳的琵琶,怡人的风景,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充满正义、遵守法律的理性之花。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深入解读文本,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把法制教育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始终不渝地寓法制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遗余力地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为培养品学兼优、身心两健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在教授《寡人之于国也》时,我让学生谈谈孟子的主张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由文中这一句话‘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我想到了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无原则地对自然进行索取。”“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能举个例子吗?”我稍做提示。这个学生马上回答:“比如长江上游地区。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地方应该是百草丰茂、好鸟相鸣、鱼翔浅底的地方。可是现在却面临着港口码头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沿岸经济开发、航运建设、挖砂、污染、过度捕捞等各种各样的灾难和威胁,保护区的功能被削弱,珍稀水生生物的‘家’已不再宁静。经济是发展了,可是看到的仿佛不是自然了。我认为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实质上这应该是犯法的行为。因为这样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没有什么比环境更重要了。这破坏的不仅是生物的生存,还影响我们的生存。”“还有现在林木的过度砍伐,已是普遍现象。有一幅漫画《砍》,画面上全是树桩,还有一个没有脑袋的人。这种无限制地对自然索取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我们应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由此挖掘出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是呀,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他们都有生活的价值,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通过这样的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的教育。

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有“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一句话。在当时这是很正常的,各诸侯王为领土而战,人民宝贵的生命在他们的眼里就如草芥一样,只是他们称王称帝的筹码。我马上想到了现在的网络游戏,其场面的血腥和暴力程度之高与两千年前的诸侯之战有什么差别?现实生活中的中学生杀死母亲而没有愧疚感,陶汝坤竟敢在周岩家里火烧周岩,不就是网络的翻版吗?他们缺乏对生命的仰视,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所以才如此的漠视生命。由此,我给学生明确: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赐予,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无论什么时候,对生命的无视与戕害就是犯法。在这一课结束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主题为“生命是如此美丽”的演讲。同学们纷纷登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遵守交通法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物欲横流的社会,远离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美丽,因为有了法律的存在,我们美丽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如果说珍爱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本能,那么珍爱别人的生命就是对法律的遵守。”因为尊重生命,所以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因为遵守法律,所以生命才会充满健康的神采!我们“要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又怎会有美丽人生?

《祝福》中的祥林嫂,淳朴善良却命运坎坷。更严重的是,她根本没有决定自己做与不做,怎么做的权利与自由。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时,我还未张口,学生就先说:“当时的法律也太无力了,祥林嫂就这样被卖来卖去,就没有把她当做一个人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怎么能如此对待一个如此善良的人?”看来,学生们已经不仅仅学会结合背景来看待人物,还会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了。“那同学们说,如果在现代,祥林嫂该怎么做?”“拿起法律的武器!”个别同学脱口而出。“怎么拿起法律的武器呢?”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有同学站起来:“到妇联,告她婆婆家庭暴力!”“不对,应该是买卖人口,直接诉诸法律!”“现实生活中,买卖人口那么多,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这说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同时也说明妇女儿童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力量的保护!”“如果祥林嫂在现代,绝对不会那么无助;她的婆婆也不敢那样肆无忌惮!”同学们七嘴八舌,也许有些幼稚,但他们充满了正义与激情。我也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因为心中有法而走的更加坚定,他们的道路因为有法而更加笔直!

文本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生命,学生从文本中学到的不能只是沉静的、静止的、呆板的语文知识和人物形象。把语文课堂和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让语文课本演绎的更具生机与魅力,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学校教育应该既包括知识的教育,也包括德的教育、礼的教育等。那么,在当代,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加上法的教育?

生命如斯乐观,如斯坚韧,如斯磅礴,永远令我们心怀敬畏!用心感受生命的脉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下一篇:“异课同构”设计例谈